扬生态农业优势 走特色产业之路(3)

2010-06-17 15:00


3、推广生态模式,发挥效益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好的生态种养模式是追求生态建设与增加效益统一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围绕复合型生态结构,农牧渔立体种养,努力延长生态链条,重点推广四种生态模式。一是稻渔共作模式。这种模式既养蟹养虾,又种稻,亩平效益比单纯种粮高400-500元,同时实施无公害生产,避免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目前我市已发展12万亩稻田立体种养,该项目已通过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初评,并被列入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二是大水面生态立体开发模式。主要是实行渔虾蟹生态混养,实行“稀放养、低污染”的生产管理,达到“亩平产量超千斤,收入超千元”的“双千”塘标准。大纵湖养殖基地还实行轮休轮养,确保每年有三分之一面积植草养护,进一步提高了效益。我市红膏集团10万亩养殖面积运用这种模式,生产的红膏牌大闸蟹以个大、膏红、肉鲜,与著名品牌蟹一争天下。今年10月在浙江举行庆典活动,一上市就火爆。三是河藕、水生蔬菜生态种养模式。充分利用食物链,实行藕(茨菇、水芹等)田养鱼(泥鳅、黄鳝等),促进降本增效,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这方面全市的养殖面积达6万亩。四是林经、林牧复合经营模式。我们坚持在公路、圩堤、湿地等宜林地带,大力植树造林,尤其是突出培植意杨产业。近3年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植树1340万株,林木覆盖率比3年前增加了3.5个百分点。在发展林业,推进绿色兴化建设中,注重采用林下套种旱作物、套种蔬菜,林下养羊、养鸡等复合经营以增加收益,现通过这种模式可实现亩平收入1500-2000元。
4、建立健全标准质量体系,发挥体系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规范提升作用。标准质量体系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我市作为江苏省25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之一,经去年以来的努力,环境质量经检测,全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标准,已认定基地面积70多万亩,认证品种3个。在地方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实施上,先后制定了池塘混养青虾、稻渔共作等省、市以上农业标准8项,建立了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二是加强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检测的要求和相关责任。去年以来,我市农业局、林牧业局已对城区所有农贸市场的生猪、蔬菜进行正常检测。这方面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通过购置先进设施、培训人员,提高了检测水平。三是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工商、技监、农业、林牧业、水产执法,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渔药、兽药的使用,在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上,形成了新的合力。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现在,我们发展生态农业仅仅是取得了初步成效,这方面的建设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就兴化市来说,目前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因地方财力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种植结构不尽合理,大宗农产品比例偏高,产业化水平偏低;作为里下河区域三大洼地之一,水面较大水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保护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平衡。对此,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今后工作中,我市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多实践、多探索,求突破、上台阶。
1、进一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生态农业,首要的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兴化是水乡,水环境的保护最为紧要,我们要把水资源保护始终放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头等重要位置。“九五”期间我市完成了21家工业企业治理污染的任务。“十五”以来,我们坚持把好“环保第一审批权”,仅今年1-9月,就对104个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且污染严重的项目予以拒批。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科学方法,尊重自然规律,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环境的保护,突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

扬生态农业优势 走特色产业之路(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建设安全型电力企业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