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是提高农村工作水平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村经济社会和基层民主的发展,农村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农业科技、生态环境、网络信息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涉及到村庄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涉及到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农村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当前农村人才的缺乏,无疑是影响农村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让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特长的大中专毕业生直接参与到农村各项工作去,能够进一步缓解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现实农村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为提高农村工作水平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3、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这几年,由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多,高校毕业生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很大。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宁可“漂”在城市,也不愿回到农村基层工作,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村基层对大学生的迫切需求。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不仅仅是解决了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倡导新的就业导向,进一步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将择业的目光转向农村基层。
从学生层面看:
1、把担任村干部作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部分来自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一定的感情,他们认为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都在号召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去工作,投身于农村的建设。自己作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应该有这种责任意识,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建设农村,服务村民,实现自身价值。
2、把担任村干部作为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途径。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虽然有了一定的学历和知识,但实际工作经验相对比较欠缺,担任村干部,通过在农村这个舞台上摸爬滚打,更能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够更快地成熟和成长。
3、把担任村干部作为谋求稳定职业的途径。在现职的216名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中,有133人为历届生,在担任村干部之前,已有过一定的工作经历。他们认为现在企业工作不稳定,工作压力大,保障少,待遇也不高。担任村干部,工资待遇与企业基本持平,但工作环境、发展空间一般都优于企业,而且担任村干部也受到社会的尊重,不失为一份比较稳定的职业。
4、把担任村干部作为过渡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途径。部分学生认为,目前面向社会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招考竞争实在太激烈,竞争压力大。而先担任村干部,从事农村基层工作,一方面可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以后报考公务员作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享受有关招考(聘)大学生村干部进镇(街道)事业单位的优惠政策,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机会更大。
从社会层面看:
1、大学学历已成为社会上普遍的职业要求。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对教育的重视,年轻人享受高等教育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使得社会上对学历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传统的大学生“高人一等”的观念正逐步为社会所摈弃,大学学历已成为社会上包括农村基层组织选人用人的基本要求。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学生也变得更加现实,在对待各种形式的就业上,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2、社会公众对大学生担任村干部的评价日高。选拔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突破了传统的大学生就业范围,也改变了传统的村干部来源途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农村工作中,很多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农村三个文明的建设,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赞同和认可。在调研中,无论是县(市)区、镇(街道)的领导干部,还是村里的干部群众,对大学生在农村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予以了肯定,社会认可度在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