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不断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以多种形式、机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职业技术教育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特点和情况,设置专业和课程,确定具体办学模式和途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提高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的目的。如五台县这两年出来当建筑工人的就比较多,五台县政府就完全可以请相关的专家、技术人员对该县的农民进行专门培训,形成强势。要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培训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技术培训,将免费培训和有偿培训结合起来。尽快在全省组织实施农民工和农民科技“双五百万”培训工程,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万个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已从事第一产业和其他产业的500万个劳动力开展科技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全面提高我省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四)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破除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信息障碍,关键在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由劳动力市场提供各地城市劳动力供求信息,这对农民流向、择业至关重要。目前我省115个农业县、区的300所学校陆续建立了一些劳动力信息网。但信息发布面不广、时效性不强,许多农民反映不知道、不了解。构筑政府和社会多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中介和合法权益保护的服务网络,采用多种办法和手段,努力让流动农民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此外,加快建立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努力建立和健全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在规范准入资格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介绍机构,目前这种职业介绍机构量不多,质不高,甚至个别存在坑蒙拐骗现象,有关部门应加以整顿,促进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为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