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卫生管理见闻—兼谈对“整脏治乱”工作的思考(2)
2010-06-17 16:53
特点之六,十分注重节约和生态保护。香港的许多地方都有“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字样,提醒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城乡严禁焚烧植物。香港的房屋依山势而建,向高层发展,绝大多数居民的房屋只有四五十平方米,尽量缩小面积,减少资源上的浪费。香港重视绿化,见不到开垦耕种和裸露的山体,陡峭的山壁上有塑钢网覆盖,或绿化或喷固定材料,保护树木、绿地、花草。香港投入200多亿元建设污水处理中心,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用管道送到几十公里外的海底。香港没有淡水资源,更不可能用海水来冲洗街道、车辆,看不到给马路洒水,车辆和公共设施的清洗几乎都是干洗,还要消毒和上光。
二、政府采取的措施
治乱惩恶用重典,为了培养全民良好的卫生习惯,香港政府在常规教育引导的同时,采取了一种“法律+惩罚”非常管理措施,通过市民的共同维护,才造就了今天国际一流的清洁卫生效果。
第一,不惜代价加大投入。为了保持香港国际大都市的美好形象,香港对环境卫生管理在人、财、物的投入上实行重点倾斜,主要负责城市环境卫生的部门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公务员加各类雇员共有1.1万人,年工作经费达42亿港元,配有大型的垃圾收集车、洗街车、机动扫街车、收粪车及清渠机,负责市区街道清扫、垃圾处理、疏通阴沟、清洁人行天桥和高速公路;港府在全港城区的重要地点,安装了电视监控摄像头,全天24小时进行监控;民政事务总署成立了卫生纠察队,招募2400名卫生警察身穿便衣巡逻在公共场所,负责现场卫生管理。
第二,重视公民的健康教育。香港禁止在地铁、电梯、室内等公共场合吸烟,到处张贴有罚款的提醒标示。环境卫生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每年还要举办多种多样的清洁主题活动,如净滩、清洁郊野公园、清洁屋宇、清洁公厕、管好宠物、街市停业大扫除等,对市民的素质教育、环境卫生宣传方式灵活多样,深入人心。
第三,用严厉的法律规范市民行为。在香港,对涉及环境卫生的管理,充分体现了“严”字当头。如:随地吐痰一次可以处1500至5000元港币罚金(港币与人民币值相当),情节严重的罚款可数万港元,法庭还可以判罚在两年内第二次再犯的违例人(香港称为“垃圾虫”)做义务社会服务工作,甚至监禁6个月。对闯红灯、吸烟、乱抛垃圾、非法张贴、犬只粪便污染街道有类似的处罚,不允许在公交工具上卖东西、吃东西甚至喝水。对公众街市、固定摊贩、流动小贩、食肆、茶楼、餐馆实行牌照管理和卫生标准分级扣分制,卫生不达标的将受到收牌处理,不合格者随时取消经营资格;对住户实行“清洁扣分制”,所有搂房、小区的垃圾堆积、水龙头损坏、空调滴水、私人住宅渗水等,食环署发现或接到举报后,马上发出“妨扰事故通知”,要求限时改善,否则会被处罚。
第四,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香港的环境整治不是以罚款为目的,但为了标本兼治,特区政府特授予下属的食环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渔农自然护理署、房屋署、环境保护署、海事处、警务处等7个部门罚款等执法权力。一旦有人违法,行政执法人员会立即出现在当事人面前,先登记个人证件、车辆牌照,然后罚款,违例当事人出现争执或异议,警察接到通知后15分钟内就要到达,对违例人员进行拘捕,或发出传票,送法院判决。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考察,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在提高市民素质和加强管理等工作上存在的差距,香港的经验值得认真借鉴与实践。经过比较,可以欣喜地发现,通过前一个时期的“整脏治乱”努力,我们在城市保洁、治理脏乱等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为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巩固文明卫生创建的成果,树立对外开放的美好形象,扎扎实实建设公园生态省,推进旅游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特提出如下建议。
城市卫生管理见闻—兼谈对“整脏治乱”工作的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