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促进国税事业科学发展的双赢
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眼光。具体到国税部门也就是要在全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充分发挥国税职能,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以全面的视角把握全局,以辩证的思维分析全局,以系统的方法谋划全局,既要会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又要会瞻前顾后、统筹协调。2009年,收入任务增长与税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国税部门组织收入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要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挑战中把握机遇,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不动摇,依法治税、从严治队不放松,充分发挥国税职能作用,实现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促进国税事业前进“三赢”。
(一)努力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要牢固树立从经济到税收的观念,正确处理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切实将税源建设置于重要地位,营造和谐共进的税收经济关系。加强税收评估和预测,开展经济税源调查,认真分析税源结构,探寻税收收入的发展轨迹。弱化税收计划的刚性考核,减少税收计划的盲目追逐。当前,生产经营的多样化、体制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必将带来新的经济循环和产业布局调整,进而形成对税源的影响。为此,国税部门应迅速把握并及早预测有关变化趋势,开展宏观调研,及时发现潜在税源和新的税收增长点。做好专题收入调研和收入预警。除了做好面上的经济税收分析外,要根据经济、税收工作中热点问题及税收政策变化,开展专项性的税源分析,提高预测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同时,关注税收收入的异常状况,就其折射出来的经济动向、运行效益等发布预警信息。认真兑现国家税收政策。用足用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落实好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为做大收人这块“蛋糕”积聚后劲i同时,兼顾税收的“量”与“质”。科学制定考核机制,既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又考核调节功能的发挥。坚决制止为保任务、保基数而收过头税、该退不退、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行为,坚决制止以涵养税源、发展地方经济为名变相减免税收,避免造成实际税负不公和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浪费。
(二)全力服务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税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不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把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涵养税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抓好、抓实,加强税收优惠政策跟踪问效。特别是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既要坚持依法应收尽收,又要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既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意图和税收政策导向,又要努力拓展政策空间,增强政策落实效力。要抓住税收政策服务这一核心,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严格执行国家根据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完善体制、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方面需要制定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深入开展税收政策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税收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措施,积极帮助加以解决,确保依法用足用好税收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税收政策效能。切实发挥税收在扩大就业、保障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作用,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大局观念,主动跟进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用足用活税收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宽税收分析工作领域,注重税收分析的成果转化,深入分析税收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献计献策。
(三)推进**国税事业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是发挥税收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国税部门在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同时,要兼顾税收法制、队伍建设、科学管理、精神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促进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要突出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先进税务文化,引导干部职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自我价值和国税事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促进国税事业和谐发展。引导干部职工提高思想境界,焕发工作激情活力,全力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专业化队伍。全市国税系统要扎实推进五项机制建设,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实现由偏重完成税收征收计划向提高税收征收率转变,由偏重一般性税收分析向开展深层次税收经济分析转变,由偏重执行税收政策向深入研究政策、用足用好税收政策转变,由偏重对企业税收政策扶持向有重点地促进产业经济发展转变,由偏重对纳税人的监管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由偏重部门发展向自我努力与外部支持协力发展转变,进一步提高国税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国税职能作用,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