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打造乡村文化成为理论普及工作的“终极”。在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在党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的倡导下,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各种思想碰撞、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归结到“先进文化”上来,更加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等等。从理论的层次上讲,基层理论普及当属乡村文化范畴。先进的乡村文化是理论普及的生存发展“土壤”,先进的理论离不开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科学理论反过来又指导乡村文化,使其朝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向发展。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加强基层理论普及工作的对策
从2008年3月起,地委宣传部理论宣教科开始着手加大基层理论的普及力度,我们先后在福海县的解特阿热勒乡、**市切木尔切克乡等地开展调研,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充分借鉴昌吉州的做法,草拟了《**地区基层理论普及示范点的创建管理办法》,各县(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推进基层理论普及的试点工作。
通过近一年的调研了解,我们认为基层理论普及关键要抓住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现在每个农牧业村都有一名乡(镇)领导挂钩,乡(镇)党委中心组的良好学习风气,必将带动农牧村理论普及。第二个重点: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来占领党的基层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为了做好基层理论普及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到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搞好农牧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是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必要物质载体和重要阵地。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重搞好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以适应广大群众就近,经常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培训、文化活动的需要。
二是着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农牧村文化队伍。县、乡、村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每一个乡镇要有一支专兼职的文化演出队伍,在农牧村中组建起戏曲队、腰鼓队、秧歌队、阿肯阿依特斯弹唱队等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文化队伍。县文化局通过分流、返聘等多种措施,保证创建乡镇有一名文艺辅导员。乡(镇)文化站按照至少“一人一编”的标准配备好专职人员,行政村有一名村干部负责兼管文化室。村办公室大喇叭、宣传橱窗要充分运用,及时给农民传递党的方针政策和致富信息。
三是着力用好管好现有各类文化教育资源。发挥地、县、乡三级宣讲力度,以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按照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实施“点菜式”宣讲,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按照“东风工程”、“农家书屋”等国家、自治区出版物管理办法,使《人民日报》等免费赠阅的书刊切实发挥作用。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
四是着力开展八个方面的理论普及工作。1、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2、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3、坚持搞好民族团结教育、遵纪守法教育;4、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5、深入开展区情、县情及成就教育;6、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对农牧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7、大力普及符合农牧民需要的科学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8、大力开展农村卫生健康、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等宣传教育活动。
五是着力促进理论普及转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整合资源、树立典型、形成福射、以点带面、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促进和繁荣全地区农牧村的先进文化。必须以人为本,立足实际,从当地群众所想所盼出发,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情况,把理论学习、宣传教育、文艺活动变为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要高度重视理论普及的转化工作,以理论武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我们将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挂牌等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总结经验,促进理论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