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教育缺乏前瞻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尚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的反腐倡廉教育是以国家公务人员为对象,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的,不足的是,我们没有用战略性的眼光来认真看待和研究对青少年学生这些未来接班人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问题,忽视了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将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在目前的大、中、小学中,很少有反腐倡廉教育的专题授课,也缺少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青少年学生正在经受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如果不从现在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任其思想观念的自由形成,我们就可能犯下无法弥补的过失。
二、原因分析
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存在上述问题,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查轻教”的思想仍然存在。少数同志、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意义认识不足,轻视反腐倡廉教育的作用,甚至认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廉洁干部不用教育,是腐败分子教育不起作用”,个别同志还认为反腐败就是要动真的、来实的,只有对腐败问题要一查到底,对腐败分子要严惩不贷,才能彰显反腐败工作的声势和效果,反腐倡廉教育是务虚工作,慢工细活,费时耗力,效果难以把握。以这样的思想认识去抓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必然是形式主义的走了过场。
(二)急功近利,工作战略上准备不足。突出表现在,没有形成长期的、系统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格局,确定教育对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认为只有国家公务人员才可能出现为政不廉问题,只看重反腐倡廉教育直接的、眼前的功效,很少从宏观、长远的的角度研究安排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忽视了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是长期的持久战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不少干部和同志没有很好地遵循思想教育的一般规律,抓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比较盲目,不够扎实细致,犯有严重的“急性病”。
(三)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及其内在规律的理论研究滞后。近年来,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实践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的界定,反腐倡廉教育应遵循的的基本规律,反腐倡廉教育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的建立,对不同层面的教育对象采取哪些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更为有效,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怎样进行科学合理考核评价等等。这些现实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但事实上,关注和专门研究这些问题人并不多,近几年鲜有关于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及其内在规律的理论研究文章面世,反腐倡廉工作专题理论研讨会组织召开得也比较少。理论研究若不能为反腐倡廉工作实践提供积极的、适时的支持和指导,将会影响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深化。
(四)缺少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一套考核评价办法必然会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作用绝不可低估。现行的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考核办法大致有三种,其一是偏重于“量”,上级对下级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包括考核期内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次数,参加的人数,写的读书笔记数和心得体会文章数等,单以“量”的多寡为依据,去评判反腐倡廉整体工作的优劣;其二是偏重于“效”,即上级在对下级考核中,注重考核期内的实际收效,是以被考核单位有无出现经济案件和发生违纪违规问题作依据,如果发生了案件或出了问题,反腐倡廉教育做了再多工作也是一票否定;其三是“量”和“效”兼而有之进行考核,一般认为这种考核办法相对合理,采用者居多。但是,从实际看,这种考核办法并不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从量化指标到实际收效之间,尚有一个至为重要的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所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也是我们抓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