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加强协调沟通,及时解决共建中的突出问题。随着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社区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社区工作责任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况且目前我县绝大多数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或副职,要解决处理大量具体而繁杂的工作,特别是受到资金、人手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为了帮助他们工作,局党委要求进社区工作的党员要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积极努力地去开展服务。各支部按照“共建、自愿、互利、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与社区开展协调共建。如庆丰社区为了组织开展大型活动,以前不得不四处“化缘”,这次,他们把想法和县建筑设计院支部领导进行交流,得到了设计院的支持和赞助。弯子口市民休闲广场是市民活动的中心,市民在自娱自乐的同时,经常为音响设备无处搭电犯愁。设计院支部得知后,无偿为她们提供电源,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职党员工作量大,活动次数有限,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城市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是满负荷运转,仅靠目前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从精力和时间上讲,很难达到正常有序开展工作的效果,工作缺乏延续性。
二是社区经费不足,增加了开展活动的难度。目前,各社区办公条件虽有了较大改善,政府财政每年也划拨了一定的办公经费,但还不能满足社区开展各项工作的需求。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经费,靠党建经费自留部分已是杯水车薪。靠驻区单位的赞助开展活动,十分有限,也不是长久之计。如县房地产开发公司支部为解决东门社区办公难,在2005年专门出资为社区租了一套门面房,但由于社区人手少,且缺少懂经营的人才,最后只好把门面房转租给他人,赚点租金贴补办公经费。由于缺乏经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要的大型活动无法开展,电话不敢多打怕超支,连住院慰问、购买表彰奖品都成了犯愁的事。由于活动场地太小,开支部大会坐不下,看党员电教片只能分批次进行。
三是在职党员进社区的责任心不强。对参加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少数支部没有积极组织,常常“一阵风”,部分党员又缺乏自觉性,不能主动参加社区活动。目前大部分在职党员的“单位党员意识”较强,“社区党员意识”较弱,没有意识到自已作为社区居民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党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四是有些社区对“共建”的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少数仍停留在应付上,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缺乏有效的措施。
五是由于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监督的制度尚未真正落实,这是在职党员进社区很难推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考与对策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启动之年,也是落实中央六中全会和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两个率先”和创建“五个好”部门党委以及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一年,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政方针看,抓好在职党员进社区意义十分重大,任务更加紧迫。因此,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着力推进在职党员融入社区活动,并从以下几方面抓落实:
1、抓认识,营造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氛围。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建设和谐社区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此,要强化“四种意识”:一是核心意识。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二是主人意识。主要是责任意识,要使共建双方树立起社区责任观念,认识到人是“社区人”,单位也是社区的一个细胞,都应该是社区工作的参与者,都应该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中发挥作用。三是共建意识。要充分发动社区、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党建多级网络格局,最大限度地把辖区内各种力量都调动起来,做到资源共享、文明共创、治安共保、服务共抓,逐步形成党建工作的合力。四是服务意识。在职党员及支部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带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