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调研材料:
生产准备部是实现装置建成投产的阶段,是项目建设期到运营期的过渡。保质保量完成项目部赋予生产准备部的各项任务,是生产准备部面临的重大任务,随着项目开车时间的临近,生产准备部各项准备工作也进入了新阶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生产准备部新阶段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事务繁多等各项考验的前提,对照科学发展观,甲醇生产准备部层层动员,广泛调研,各组撰写调研报告共八份,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经总结汇总主要存在人员培训、技术方案、装置建设三个方面问题。
关于人员培训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各专业口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培训计划—基础培训—实践培训—讨论交流—经验总结—解决问题。
培训计划:针对培训的特点事先做好人员安排,对培训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并根据情况作出灵活的调整,以增强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工作责任心,并提倡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基础培训:主要分工艺流程、动静设备、电器仪表、分析、公用工程等项目的培训,采用专人专项的方法,定时定点、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实践培训:主要通过参与实习单位生产装置的各项操作来进行,包括开停车、中控和现场的日常操作、动静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以及异常事故的处理,建立对装置的感性认识;
讨论交流:在培训过程中,小组各成员定期交流学习心得,扬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加强与各专业的交流沟通,实现技术操作的可行性,避免闭门造车;
经验总结:每一阶段培训结束,小组每位成员都进行经验总结,交流成果并找出不足,针对薄弱环节,小组统一安排进行强化培训;
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发现的任何问题,随时做好备忘,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进行解决,对已解决问题和遗留问题定期进行汇总,并组织学习讨论,对于小组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向设计院和行业专家进行咨询请教。
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
1、不同专业之间人员数量差异较大
不同专业由于组建时间不同,人员构成、人员成分也不同,有的岗位人员基本配齐,但仪表、维修、分析等专业还存在人员不足问题;
2、同一专业不同员工之间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以两个岗位为例,说明该问题。
1)气化岗位。气化成员主要由两个批次的员工组成,先参与项目的员工经历过系统培训并有半年以上的外出实习经验,对煤气化装置有较为细致的理解,后参与项目的员工虽然经历过系统培训,但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并且没有生产装置实习的经验,在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上还有较大差距。
2)电气专业。电气专业初步定员35人,目前已到位27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人员构成来源广杂。分别为各分厂、子公司抽调、社会招聘、学校分配,对我公司各项管理要求,特别是电气管理要求较为陌生,工作中相互缺乏配合和默契,尚需磨合。第二,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同志经过醋酸Ⅰ、Ⅱ期工程建设洗礼,具有一定操作技能和丰富经验,是目前的技术中坚,另有相当部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技能低下毫无工作经验,成为一名合格电气从业人员尚需时日。
3、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还待改进
有的岗位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但是有的专业由于自身特点、人员构成、组建时间等原因,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原料贮运小组于二OO八年年底成立,成立时间不长,与合成和气化二个小组相比员工普遍文化程度低,反应慢,应变能力差,综合素质低,年轻职工、女职工所占比例大,做好员工的培训和培养的工作任重道远。
4、学习培训阶段还存在学习缺乏力度、学习形式单调、工作中只要求完成任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