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小康进程分析(17)

2010-06-17 19:28

年价格为668元,仅完成小康进程的38.6 %.

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住房制度的改革与不断完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县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       平方米,超过小康标准       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为15.7平方米,超过小康标准0.7平方米。

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的变化充分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从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来看,恩格尔系数即是食物性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65.1%下降到2003年的63.3%,距小康值差13.3个百分点。我县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接近全市水平。

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观。至2003年底,我县城镇人均拥有铺路面积3.6平方米,与小康标准相差4.4平方米,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3.6%,高于小康标准值8.9个百分点。

3、人口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是生活质量高低的综合反映,是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文化方面看,全县的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得到健康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率到2003年达到100%,成人识字率为98.52%,高于小康值13.52个百分点,达到了小康标准。从健康方面看,2000年人均预期寿命68.1岁,距小康值还有1.9年,我县的婴儿死亡率2003年为11.4‰,达到了小康标准(31‰)。

4、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的改善与提高是小康生活标准的一个重要标志,说明小康生活水平进一步推进。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非食品性支出增多,居民耐用消费品增多,消费娱乐档次上升,手机、电脑等逐步走进平常百姓家。2003年,我县电视机普及率达到80%,其中城镇电视机普及率基本达到小康标准值100%。农村电视机普及率为66.1%

**县小康进程分析(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