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2)
2010-06-17 21:04
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存在缺陷。一是精英编制,缺乏集体协作。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大多由城市规划部门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而一个中等城市或大城市的规划小组一般由几名城市规划师和3名左右的水电工程师组成,相互之间缺乏协作,存在“闭门造车”现象。二是集中有余,缺乏公众参与。过去,我国的城市规划是根据大一统的计划编制的,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城市规划象国民经济计划一样,统统盖上了“秘密”的字样,公众不能知道,也不该知道,更谈不上参与。因此总体规划成果基本上还是由规划专家、规划项目小组、政府主要领导决策形成,公众参与大多还停留在表面形式。
4、城市规划实施有障碍。规划审批周期长。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往往需要1-3年,例如,宁波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在2003年就上报国务院审批,但至今还没批下来。由于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周期漫长,对于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国大多数城市而言,一方面,在规划编制和审批过程中,规划管理单位往往进退两难、无所适从,执行原有规划显然合法不合理,执行在编规划显然又合理不合法;另一方面,等规划正式批复后,城市发展往往又面临新的机遇和出现新的问题,近期规划已事过境迁,刚批复的总体规划又因“缺乏战略远见和足够弹性”,难以承担指导城市未来建设实践的重任。
(二)城市规划如何坚持高起点、人本化
市民是城市的核心组成细胞,是城市的灵魂,是营造和谐城市氛围的决定因素。城市和谐与否,如何构建和谐城市,市民不仅是评判者、受益者,更是参与者。为此,从城市规划角度,就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让规划实践最大限度地体现市民意志,并且让公众参与。
1、规划理念上,要植入人本理念。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规划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的利益。要注重规划的人民性,要遵循社会原则,要面向广大市民,要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兼顾社会群体的广泛利益,以体现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规划的编制决策和实施管理中,从“大处着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这里举个例子,关于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的事情。余姚、慈溪两市(简称余慈地区)距宁波中心城区约40公里和50公里,总人口180多万,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合计667亿元,分别约占宁波市的30%和27%。余慈地区地处长三角南翼,杭州湾大桥南桥头堡,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县域经济十分发达,是宁波都市区的一个重要组团,也是未来宁波城市的北部中心。(余姚、慈溪两市在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市)中分别位居第20位和第17位,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中分别位居第11位和第7位。)两市有关方面多次呼吁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延伸到余慈地区,但规划部门至今还是未予采纳。
2、规划内容上,要做到协调集约。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必须进行系统编制。一要全面。根据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城市性质与规模确定、城市用地总体布局、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电力电信工程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防灾工程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策略,有的还包括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郊区规划等。以上内容在城市总体规划都应当得到体现,做到面面俱到也是有必要的。二要精细。对于一些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具有前瞻性,尤其是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如地下排污系统、电力、电信工程等规划,专业性比较强,必须做得精而又精、细而又细。例如宁波东部新城地下空间利用规划起点就很高,规划“共同沟”高3米、宽4.5米,不仅可通地下管线,还可做地下商业街、地铁通道,等等。三要集约。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土地紧张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在规划中必须考虑如何有效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如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城市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中心的工业应当外迁,城市住宅应当更加集约化,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应当增多。相应地,城市用地的比例构成也会发生变化,城市中心必然以商务居住为主,而工业则往城市外围发展。对于这些,都要在规划中加以体现。
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