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财政工(2)

2010-06-17 21:44

    二是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打破财政预算经费安排无基数的做法,因势调整县财政有限的资金投向,突出“两个转变”。第一,由微观型的“点”支持向宏观型的“面”支持转变。要从产业规划上突出投向,依据国家宏观产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县情,对国家鼓励发展的重要产业和领域给予投入倾斜,实现以财政投入促财力增长、以财政投入促结构优化、以财政投入促民生改善。第二,由直接支持向间接支持转变。财政支持要着重以政策倾斜、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形式引导信贷资本、民间资本流向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彰显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

三、把评价资金投入绩效作为提升资金效益的重要措施

    强化资金投入绩效管理,力求资金运行规范和安全,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到位与否,关系到中央积极财政政策能否全面贯彻落实的重大问题。因此,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向投入要效益,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需要。

    一是在财政资金投入安排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属于关系民生的领域,就要有所为;而属于市场主体竞争性的领域,就要有所不为。为此,要力求做到两个倾斜:其一,向财源项目倾斜。打铁还须本身硬,**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县,经济总量很小,要满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需要,关键还得靠县级财力的脱胎换骨。要咬定财源建设不放松,通过技改贴息、以奖代补等间接投入形式,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乘数、放大”效应,激励工业企业深挖创新潜力,推动节能减排、高效生产。其二,向民生领域倾斜。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是政府财政最基本的职能要求,财政资金投入要突出现代财政的公共性,多向公共领域投入,多谋民生福祉。

    二是在财政资金投效评价上,要坚持“有所强亦有所弱”的原则。要树立科学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观,对经济建设领域,就要强化经济效益评价而弱化社会效益评价;对民生领域,就要弱化经济效益评价而强化社会效益评价。重点应从两个方面做好资金绩效评价:第一,要着重开展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绩效考评。通过建立重点项目投资评审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申报、使用全过程的监控。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均应纳入投资评审和审计监督范围。强化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管和控制,建立专家评审与审计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第二,要创新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机制。以财政专项资金为重点评价对象,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考核体系,着重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进行评价;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政府宏观管理和安排专项资金预算的重要依据。

 


财政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财政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