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养起来。
农村人才的特点是要熟悉农村环境,熟悉当地的发展特色,因此,发展农村人才的关键就在于要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体系,这样更有利于农村发展,更有利于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要加强人才培养,将培养重点由过去单一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技术人员转向主要培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素质农村人才; 由过去单一培养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农民转变为既培养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又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具有进城务工就业本领的高素质农村技能型人才双重目标。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培训合力。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组织好对农村党员和农民经常性培训,使农民业务和技能培训机制化和常态化,推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可持续性发展。其次,要在创业干事中培养其农村人才,要在现有的养殖大户、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发掘人才基础,鼓励他们创业和创新,并在创业中加强引导,积极给予政策扶持,帮助他们尽快成才。
三、人才来了怎么用
有了人才,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使用好农村人才,确保农村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作用,因此,在农村人才的使用过程中,政府要切实在加强领导,优化环境,规范管理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统一的人才规划。要建立农村人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乡镇设立农村人才服务站,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要立足全局,着眼发展,研究制定出农村人才开发的整体方案,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针对农村人才培训、人才选拔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储备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和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大力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以协会作为农村人才开发的载体,引导协会自主实施农村人才开发,使人才开发更具有目的性、规模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区域性合作,通过合作,加强农村人才评价体系、培训制度等方面的协调和互认,打破农村人才的区域、城乡等限制, 促使农村人才自由、有序、合理流动, 优化农村人才资源配置, 激发农村人才队伍的活力。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的区域性合作,努力实现农村人才资源区域性一体化开发。
(二)创优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一是鼓励创业。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农村人才投身全民创业中,尤其是重点支持和鼓励高学历者成为创业主体,引领他们闯市场、创大业、当老板。二是支持创新。坚持以创新论英雄,让在创新中取得成绩的人才及时受到鼓励。加大农村科研的投入,为人才创新提供条件,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重点项目、重要产业的开发经营,鼓励和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和项目, 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不断创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产业。
(三)强化制度保证,形成科学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农村人才培训机制。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培训计划,分类型、分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充分发挥职业中专、农广校以及各类民办职校的作用,结合市场所需、群众所求,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技术交流研讨、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短、平、快”的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建立农村人才选拔、使用机制。要加大培养力度,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带头致富的党员培养成村支书。有计划地选派年轻有为的机关干部或科技人员到基层挂职,推动农村人才建设。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逐步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