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职能转换过程中干部工作方式问题的思考(2)
2010-06-17 22:45
1、改革乡镇机构设置,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机构。各乡镇要立足乡镇实际优势资源和产业重点,按照“精简、便民、
效能”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对过去重复设置、职能不清和工作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消;对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对业务单一,工作量相对小的机构进行挂靠。就我乡而言,现有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牧蚕桑办公室、林业办公室、基础设施办公室、财政税收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等7个办公室,机构相对臃肿,有人浮于事的现象,应重新整合干部力量,重构乡镇职能,建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农林牧水蚕桑技术服务办公室、社会事务综合管理办公室、基础设施办公室、财税办公室等5个办公室。各乡镇可根据产业方向,围绕经济发展灵活设置一批产业技术服务队;为农业经济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帮助农民依靠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2、改革乡镇工作模式,改变乡镇干部行为方式。在市场条件下,农民群众所愿接受的工作方式不希望是行政命令和空洞说教,而是帮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传授致富的技术。乡镇政府在形成新的乡镇机构设置基础上,大胆探索。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农民想的是致富,难的是技术,缺的是资金,缺的服务,靠的还是乡镇干部。目前,农村广大农民不仅缺乏技术、资金,而且更难承担投资带来的风险,为什么说?农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
力差,新技术、新产品在我县农村推广慢,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薄弱、承担投资风险能力低,因此左顾右盼,是可以理解的。白河提出“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我理解为,就是要改变现在干部工作方式,大胆将干部管理推向市场,鼓励乡镇干部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或与当地厂矿企业合作入股。其具体操作方式是,一项产业或一个项目,将干部工资的30%-50%与农村大户“捆绑”,干部出资金,农民出土地、资源、劳力,成功了干部、农民双受益,比例则应是4︰6为好,失败了损失则应是8︰2为好,总之,无论是什么岗位的干部将“利益导向”引入管理中,一些头痛问题,迎刃而解,现行的干部管理方法,周一开会,周二至周五干部都下村去了,是下村去了吗?谁也不知道,假若他在村上投入几千元资金与农民共同发展一个项目,我想,你一定会看到他真心实意的在为农民服务,你不用去管他,他的自觉性、主动性都出来了,这就是“利益导向”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将乡镇干部与农民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项目、共同经营、共同发展、共同谋利。使乡镇干部与农民形成共同的利益体,让乡镇干部真正体会到农民群众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让乡镇干部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如我乡双河村三组,有一户走“敞养圈养”相结合的养殖大户徐德金,截止目前,羊饲养量120只,牛饲养量13头,猪饲养量11头,马饲养量3匹,骡子饲养量2匹鸡饲养量80只,据徐德金介绍,任畜牧养殖业一项年纯收入40000多元。根据现在的市场,徐德金还想将养殖业规模扩大,再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徐德金更希望干部与他共同经营,投入一定股份,为他全方位的提供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
3、提高乡镇干部和农民素质。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前提是要不断的做好提高干部素质工作。首先,提高干部素质应着重提高干部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政策理论水平的专业技术知识。加强政治理论,科技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农、林、牧产业专业培训,提高乡镇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农村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二是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干部的宗旨意识,学会用说服、教育和示范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使乡镇干部自觉用法律约束行政行为,用政策来指导各项工作。其次是教育农民提高素质。乡镇政府要围绕主导产业方向,请专家开展短期技能培训班,科技知识讲座等,同时把培育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讲诚信、懂法律、会技术,能致富新型农民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要通过教育、引导、带典型农民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镇职能转换过程中干部工作方式问题的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