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精量播种技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激光平地技术等,使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玉米收获机从无到有,近两年迅速增加,目前玉米收获机保有量155台,玉米机收水平达到25%,夏玉米免耕覆盖精量播种57.2万亩,机械化水平达95%,全区保护性耕作面积达25万亩,占粮耕地面积的40%。
三是扩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带动了农机流通和销售、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农机户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机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区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但总体来看,还处于软低层次,滞后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其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在全区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中,个体经营的农机户较多,处于一种松散自发的状态,且多数农机具严重老化,难以按照农机化作业标准完成服务,这就造成了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
二是作业服务领域有限。目前由于经营规模偏小,全区农机作业服务的领域仍局限在粮食作业的机械化生产上,缺乏向其他农作物生产上的扩展。根据2007年的抽样调查,100个农机户中,均为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等生产环节的服务,缺少向产后加工环节的延伸,而且大多数农机户只能开展单项作业服务。
三是运营管理水平还不高。由于我区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队伍中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真正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且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足,因此,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三、几点建议
提升全区农机化服务的组织水平,是农民的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而提升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从体制上、机制上改变农业服务小而散服务能力不高的关键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07年7月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我们要依法推动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加快发展。
1、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纳入到全区新农村建设内容中,各级领导要重视,乡镇政府有人抓,职能部门加强指导。
2、要切实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一是区财政要配套资金,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特别是要在农民亟需的设施农业机械方面,提高补贴比例。二是有关部门要开展农民购机小额贷款、贴息等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三是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上给予支持。
3、要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定各项作业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依标作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