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2)

2010-06-18 02:00

  (三)工作作风不实。有的人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强,作风上拖拉懒散、浑浑噩噩;有的人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不图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人工作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难就易,不求干事,但求名利;有的人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具体指导,满足于开会布置,很少督促检查;有的人对待上级的决定和指示,不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等。

  (四)领导作风官僚主义。有的领导同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即使下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群众的意见不了解,对基层的工作情况不掌握,对群众和基层的需要不知道,了解不到深层次的问题,凭想当然做决策,导致上边提出的任务与下情不相符合;少数领导同志,做官当老爷,主观武断,作风粗暴,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排斥异己,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要求群众为自己服务。

  (五)生活作风不检点。个别同志生活作风不检点,情趣不健康,不重品行,做出一些违反道德操守的事;更有甚者身份地位变了,嫌“糟糠之妻”土气,寻找“洋气”与己般配;少数同志为了满足赌博、婚外情等奢侈贪婪的需求,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钱财等等。

  造成以上不良作风的主、客观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不良作风存在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长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违反党纪国法的“潜规则”大行其道,行贿受贿打着“人情往来”的旗号大肆进行。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者自然容易成为不良风气的俘虏。有人认为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自己太清廉了,别人会说“不合群”是“另类”,甚至得罪人,于是随波逐流。还有的认为,收点回扣拿点酬谢,要点好处,是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不拿白不拿”。就是这种认同并按照所谓的“流行规则”行事,使“从众”的不良风气从被动接受到乐在其中。

  (二)对不良作风的惩治存在侥幸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自己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心存侥幸,自以为自己行为隐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虽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组织不知,群众不晓,可以高枕无忧;有的认为自己身份特殊,关系网广,铁哥们多,即使败露,也能轻易过关。对不良风气的惩治心存侥幸,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对法纪教育会越来越漠视,对行为后果会越来越无所顾忌,在违法乱纪的道路上会越滑越远,不良风气就会更难以消除。

  (三)对不良作风的诱惑存在不平衡心理。有的人动辄与大款攀比生活享受,看到人家腰缠万贯,坐高级轿车,住豪华别墅,心理极不平衡,认为自己学历不比别人低,能力不比别人差,付出不比别人少,而收入却比别人相差甚远,享受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有的人与极个别善于投机钻营的干部相比,看到别人不学无术,作风飘浮,业绩平平,却会巴结权贵,投机钻营,职位高升,而自己能力强、业绩突出却不被组织任用。心理严重失衡,防线自然崩溃,上进心必然丧失,贪欲就会占上风,发生违法乱纪行为是迟早的事。

  (四)对不良作风的监督不力。不良作风的产生,往往都与监督不力有关。有的干部大权独揽,作风霸道,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压制民主,对这种人上级监督难到位,下级监督够不着,同级监督缺乏力度。有的学风不正,学用脱节,不善于总结经验,把握不准规律,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办法,导致大锅饭问题突出。有的生活作风不检点,情趣不健康,缺乏高追求,认为生活作风是“小节”,组织上对生活作风问题强调得不够,加之管理难度大,致使极少数人不把生活作风问题当回事。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策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掌握特性,探索规律,研究方法,常抓不懈,有针对性的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