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5)
2010-06-18 02:42
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科技和教育的差距,振兴县域经济必须着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广泛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不断充实县域科技队伍实力的同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新型高效的农业科技引进示范推广体系。一要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方便、快捷、通畅、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教育培训信息体系。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广泛采集、加工国内外最新适用科技信息,研制开发新特优农林牧种子数据库,运用科技成果数据库,农林专家咨询系统等多媒体产品,将农村、农业、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地传播到位,使科教与“三农”之间实现双向直通,良性互动。二要建立不同特色的科技示范体系。要依托专家大院,建立一批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形成层层有示范,处处有典型的格局。同时要加强乡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方面的带头作用。三要引进推广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引进推广农林牧新优品种、规模化设施养殖、农林畜产品加工增值。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等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密切相关的新技术。
2、构建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要在巩固“普九”教育成果,搞好农村教育和农村中小学技术渗透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职业中学招生,大力发展农村广播电视教育,加快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围绕结构调整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加大对农村专业户、示范户以及中青年劳动力的科教知识与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总之,要在不断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推广人才,普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吸纳新技术的能力。
3、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农科教结合是实施“科教兴县”、“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为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主要途径。农业、科技、教育部门要在各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以项目为中心,以乡镇为重点,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人才培训、科教推广体系为手段,统筹制定计划、安排项目、筹措资金、培训人才,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提高科教兴农的整体效益。
五、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农村改革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通过改革为发展增添动力,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发展注入活力。
一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县级政府统筹的能力,把职能从用行政手段指挥和管理经济转变到用市场手段服务和调控经济上来,转变到营造经济发展的环境上来。三要加快农村金融特别是信用社的改革。一方面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无法得到满足。许多县级金融机构面临很大的信贷风险,信贷资产流动性差,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必须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同时建立县级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形成新的投融资体制。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