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2)

2010-06-18 03:07

三、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与对策

工业立区,开放强区是汉南经济发展的主题。如何通过城乡工业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既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更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区域经济”,十分清楚的表明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全区上下一定要正视差距,统一认识,振奋精神,面对困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把农产品加工业放到重要的位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立足区情,明晰思路,科学规划农产加工业的发展

遵循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区情,是加快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要实现推动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战略,必须正确认识汉南,了解区位条件,把握区情。众所周知,我区是武汉的一个远城区,基础差,底子薄,资源总量匮乏,加上资源供给的不充足、不均衡,农产品的供给量远远达不到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需要,更不用说农产品品质对农产品加工的制约,这是我们规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正确的认识和面对我区的这种客观条件,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明晰科学的发展思路, 规划好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1.合理控制生产规模,适度发展

针对我区的区情和目前的现状,“规模效益”应是我们追求的首要目标。如果一味讲究扩大生产规模,盲目加大生产投入,势必造成生产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80年代初,我区农场乡镇都办有一个粮油加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料供给不足的矛盾逐步突出显现,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现都相继停产,衰败不堪。假如当时我们正确认识到了我区客观存在的这种资源条件,不是一窝蜂的盲目上马,而是整合生产企业,改变布局分散、零星作业、零敲碎打的生产状况,收拢五指,选择食品行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形成拳头,那么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绝不会丧失那么好的历史机遇,造成目前这种举步艰难的现实。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历史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需要我们仔细思考,认真吸取。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些农产品加工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不可忽略的历史作用:在带动一个乡,一个村的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致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科学和智慧,正确分析我区的区情,适度控制生产规模,在追求“规模效益”上下功夫。

基于这种思考,我们认为目前要做好“米”“鱼”加工这二篇文章。银莲湖物资贸易公司应立足解决银莲湖、汉南的稻米资源,名舰、阿卜应立足全区的淡水鱼资源,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努力做优做好,从而形成拳头,形成品牌,形成我区农产品加工业“鱼”“米”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辐射周边地区,不断做大做强.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力发展

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工业立区,开放强区”的发展战略,推动全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必须围绕这个战略来实施。随着“全面加快武汉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努力走在中西部前列”战略的提出,“放权、放活、促进区级经济快速发展”措施的实施,我区的发展战略要适时跟进全市的这种战略调整,要主动迎接武汉城市圈的外延,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借力发展。

全区要集中土地、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力量,结合全区现有的农业资源,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养殖传统、加工品质等各因素上综合考虑,进行科学论证,进而形成科学决策,确定一至二个能够拉动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我区农业产业化调整的重点项目,实行项目招商。主动出击到相关地区寻找“同类项”或“互补项”,以优惠的引资条件和有效的招商方式,吸引外商、客商到汉南发展。同时积极争取省、市乃至国家投资项目在汉南布点,竭诚欢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研发机构在我区建立科研基地和试验、实习基地,使我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农产品加工业更具扩张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学习之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