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

2010-06-18 03:25


矿区位于寒温带,年平均降雨量少,冰冻期长,加之地下水不丰富,所以地表矿石氧化矿石(氧化铜/总铜>30%)所占比例较小;矿床的主体是原生硫化矿石。但由于矿体规模大,就氧化矿的绝对量来说还是可观的,可以作为规模开采氧化矿的原料基地。
氧化带特征:在距地表以下数米到三、五十米的范围内,常形成一些发育不完全的风化淋滤带和次生氧化富集及次生硫化富集现象。
风化淋滤带,出露于地表或地表以下至30米以上地段。带内金属硫化物或部分氧化,或完全氧化。岩石呈灰白色,仅留下矿物淋失空洞;有的有褐铁矿、水针铁矿及不同发育程度的孔雀石、兰铜矿、赤铜矿、黑铜矿等。
拟首采的Ⅳ号矿体,其氧化带开发深度一般在25m左右,个别可达30m。氧化矿石以表生矿物为主,其矿物有赤铜矿、褐铁矿、兰铜矿、黑铜矿、赤铁矿等。
矿体的围岩及夹石主要为绿泥石化绢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青盘化的花岗闪长岩,其次为细晶闪长岩。
第三节 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山坡地段,南东高北西低。矿体出露地面标高560~515m,附近最低侵蚀基准面512m。约三分之二的储量位于浸蚀基准面以下,前期露天开采氧化矿大部分在浸蚀基准面以上。
区内的气候寒冷,历年最高气温31.5℃,最低气温-37℃。年降雨量531-586mm,发量869-990mm。
矿体一带,仅风化裂隙带中赋存有风化裂隙水。风化带底界埋深一般20-50m,最大60m。含水层厚度一般为10-40m,平均厚度26.58m,潜水位埋深2-20m,地形高处相对浅些,低处水位埋藏较深。
风化带以下深部岩层或岩体,节理不发育、不含水。
露天开采采场地表水为暴雨汇入量和地下水渗入量。由于采场面积较小,可采用机械排水。
第四节 矿床储量
铜钼矿石的储量计算工业指标
按上述工业指标,经计算,多宝山矿床付量见表2-1
表2-1
经多年地质工作现已查明矿床规模和矿体赋存规律,圈定了矿带、矿体边界,深部基本控制;矿石质量已基本查清。属大型品位不高的斑岩铜矿。可作为大规模开采的铜原料基地。同时要综合回收钼、金以及铂元素的其他金属以提高开发该矿床的经济效益。
第三章 采矿
第一节 开采方式的选择
本矿床氧化矿位于矿体上部,大部直接出露地表,部分复盖较薄的土岩层,氧化带深度一般小于25m,最大深度30或40m,适宜露采,因此选用露天开采方式,技术简单,经济合理。
第二节 开采范围和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根据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调查所提供的资料,矿区矿石量如下:
根据电积厂年产1000t电解铜的要求,并留有适当发展余地,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为矿石26t/a生产年限按15-20年计算,相应圈定露天开采境界。考虑到1号矿带4号矿体氧化矿相对富些,它与矿区的主矿体3号带5号矿体相距0.5~1公里,对将来矿区主矿体影响很小,故首采1号带4号矿体氧化矿,并确定生产前期的露天开采境界。
采场总的边坡角暂取50°,其中留有适当的运输和安全平台,部分阶段坡面角70°。
平均剥采比为0.6t/t。
4号矿体两个采场为生产前期(第1~8年)境界,5号和其它矿体氧化矿石为后备矿量,另行圈定境界。
第三节 矿山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山工作制度:矿区位于寒温带,冬季气候寒冷影响堆浸作业,为了与堆浸作业相适当,矿山采用冬季间断其它季节连续的工作制度。每年冬季进行设备的大中修,矿山年工作28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作业。
矿山年采矿量:26万吨/年,年采剥矿岩量34万吨/年。
矿山日采矿量:714.3吨/天,日采剥矿岩量1214.3吨/天。
生产能力验证:采场经常一个阶段工作,每个阶段有一个采矿工作面和一个剥离工作面,按采掘工作线的长度和宽度要求衡量,采掘工作面很富裕,从采矿强度看,年采掘下降低于1个10m阶段,生产能力有保证,采矿强度不大。
按采场汽车运输公路通过能力验算,本采场在15辆/h以下,低于三级路面25辆/h,可见公路运输通过能力也是很富裕的。

电解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对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