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促农增收的“加减乘除”(2)

2010-06-18 05:14


(四)从农村教育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据对左坊镇的调查,2003年农村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高中以上的仅占11%。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多数缺少就业必需的技能、技术。表现在人均收入上,去年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上年增加了8.8%,但实际获得的人均收入却由441.7元下降到416.5元,降幅为5.8%。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制约了我市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获取收入的能力。
(五)从统筹城乡发展看,城镇化实质性进展滞缓,成为农民增收的制约“瓶颈”。2003年,我市农民人均在本地企业中劳动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仅占人均纯收入的8.6%;全市城镇化水平为26.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从区域间差距也可见一斑。孝桥镇位于抚州市城郊,该镇10400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近1万人次每天往返市区农贸市场或在商业、服务业务工,去年人均纯收入达2960元,居全市乡镇前列。比较起来,虽然大岗是临川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早的乡镇之一,但因其水平和内在质量都还不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孝桥的八成左右。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滞后,限制了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阻塞了我市通过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的渠道。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不强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对农民收入增长也存在较大的制约。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  县今年4月份家禽存笼仅为40万羽,较去年同期减少56%,预计全年将减少140万羽,减收280万元,农民人均减收12.2元。
三、 实现农民增收的潜力
(一)经济稳步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增速虽低于GDP增速,但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没有改变。正是在全市实施“一招三化”战略、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增长的大背景下,才使得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收入的稳定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大的经济环境以及区域自身的产业积累和发展氛围,必将使农民收入水平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相应得到较大提高。
(二)国家扶农政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保障。今年,中央和省委以两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随着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调低农业税税率、粮食直接补贴,以及退耕还林、扶贫开发等相关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市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此前国家扶持“三农”、 减轻农民负担所产生政策效应的作用,各项措施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以金溪县为例,按目前减税43%和粮食直补政策计算(二晚良种按15元/亩计),今年全县通过减税增收885万元;粮食直补增收1316万元;由于扩大耕种、提高复种等措施的落实,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可增加7000万斤,增收5250万元;粮食涨价因素增收3328万元;四项累计增收10779万元,人平增收468.6元。剔除生产资料涨价减收2890万元;家禽养殖业减收280万元;因粮价上涨导致的经济作物面积减少、务工返乡人员增多,减收2710万元;合计减收5880万元,人平减收255.6元。预计今年金溪农民因政策增收人均可达213元。
(三)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增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随着近年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全市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的种养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临川区今年黄栀子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全区40%以上的农民从事黄栀子产业,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400元。金溪县去年多种经营的种植面积达39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44%,主导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今年又新发展农业企业22家,达到113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产值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带动3万多农民增收。
(四)区域特色经济加大了农民增收的动能。以传统种养业和加工业为基础的“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结构,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务工机会和工资性收入,而且使农民获得超额收益成为可能。如孝桥镇下李村的麻绳产业。 2003年,该村加工麻制品销售收入达800万元,实现税收40多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150余人,人均增收400元。

做好促农增收的“加减乘除”(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纪委对基层纪检监察组织问题调研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