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2010-06-18 11:35

今年我县有6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目标及《抚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07年前,在培育新农民上,各县(区)有1—2个培训中心,每个乡镇有1个以上培训基地,每个新农村建设点有1个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点。为探索我县在培训新农民方面的有效途径和举措,了解新农村建设中培训新农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特对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农民培训情况进行调研。

一、农民素质状况

(一)文化、科技、经营管理素质普遍偏低。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农村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农民目光短浅,对子女教育重视不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够等多种原因,大部分农民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这种文化素质的偏低,直接导致他们学习科技、经营管理知识能力的不足,兴趣的缺乏。而这种文化、科技、经营管理素质的低下,又以边远山区,从事传统农业,第一产业者居多。这造成农村劳动力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老龄化、妇女化、没文化“三化”现象突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富民工程不断推进,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但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大多以年轻力壮且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男性为主,使得留守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老龄化、妇女化、没文化的“三化”现象,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现象日益突出。

(三)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依法办事能力不够。随着“四五”普法结束和“五五”普法工作的展开,广大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还非常有限,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法律素质还不高,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还比较薄弱。在一些地方,农村宗族械斗、小偷小摸和寻衅报复、抹牌赌博等影响社会治安和损人利己的事件有时还较严重。而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所占比重非常小,参加社会保险人也不多。农民多数尚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时还因为不善于用法律解决问题导致一些很小的民事纠纷最后激化成刑事案件。

二、当前农民培训现状

(一)宣传发动不够。什么时候举办培训班,培训教师有哪些,培训什么内容,通过培训农民能获得哪些知识技能,这些在培训之前农民都不知晓。结果是想参加培训的农民却错过了机会,想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却来到了电器修理培训班,想参加车辆修理培训的农民却来到了餐饮服务培训班。最终因培训内容与农民意愿相差甚远而使农民对培训丧失兴趣,培训也就大多流于形式。因此,目前农民培训过程中,政府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要我学”的现象十分普遍。

(二)培训方式、内容单一,参训对象不广。在现有体制下由于农民培训工作的选项、资金、师资、教材、场地、证书等要素无法统筹安排,共享利用,导致培训方式单调,培训内容不系统、不深入、难持续,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的培训大多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机械、电子、餐饮、车辆修理、法律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等知识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也以年龄偏大,文化知识偏低的农民为主,而没有考虑那些刚离开学校、部队的农村新增劳动力及外出务工返乡人员。

(三)培训人次少、效果差。由于我县农民培训规模小,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意识相对滞后,依靠体力务工现象比较突出,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小,还处在“要我培”的层面上。即使参加培训也大多以短训为主,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加之我县各类培训学校中,普遍存在设施陈旧、专业单一、培训项目不先进的问题,没有一所针对性、适应性较强的有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有相当一部分培训项目尽管投入了许多人力、财力、物力,却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农民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对#镇推广设立村级便民服务处的调查与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