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凤还巢”效应的理性思考(2)

2010-06-18 15:09


二、积极拓宽放大“凤还巢”效应的有效途径
当前,镇域经济发展中,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发展外向型经济、公有制经济面临着较多的困难,特别是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利用外资难度比较大,即使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收效甚微或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而招引民资,发展民营经济却是一条现实的途径。在外能人中有很多人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吸引“凤还巢”,发展民营经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快捷的方式。如何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的凤归故里,就要有足够的诚心、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一是以乡情感人。乡情最亲,亲情最浓。恋乡情结是吸引在外能人回乡投资的首要环节。很多在外能人致富后,对养育他们的家乡怀有独特的情愫,心中激荡着回报家乡、回报亲人的热潮。为此,我们对全镇经济能人进行了拉网式调查,积极了解他们在外创业的情况,帮助他们家人解决发展和生活中的难题,以浓浓的乡情感化他们回乡创业。利用中秋节、春节之机,邀请在外能人回乡聚会,组织联谊。为吸引*老板回乡投资,我们多次上门拜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利,在我们的诚心感召下,*老板终于把在*的*生产线搬迁回来生产*车。
二是以政策引人。吸引“凤”还“巢”,仅有满腔的热情和诚心是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要让民资投入有回报、有利可图。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宣传省、市制定的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方面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尤其是在土地征用、税费征收上给予让利。*老板起初打算生产汽配产品时,我们及时宣传投资优惠政策,使得该项目在我镇迅速落户,当年实现产值*多万元。
三是以环境留人。好环境能产生凝聚力、增强竞争力、推动生产力。去年,我们着力改善投资硬环境。在原有镇北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发展规划。投入*多万元,实现了园区内的“五通一平”,投入*多万元,大力实施集镇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并积极推进“碧水”工程和林业“312”工程。同时,注重软环境的优化。编印招商指南,设立了驻沪办事处,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积极宣传、推介*,成立了招商办,实行“进一个门包办,按承诺日办结”的跟踪服务。我镇港胞*先生被家乡优美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一次性就捐款*万元,支持家乡兴建*,发展旅游业,同时,又投资*万港币扩种*,发展我镇生态观光农业。
三、深入探求放大“凤还巢”效应的真正内涵
实现“两个率先”,富民是关键,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富民以创业为本,放大“凤还巢”效应,就是要加速发展民营经济,就是要营造群凤起舞、百凤争鸣的局面,从而推动全民创业,让创业成为全社会的最强音,形成生龙活虎竞相创业、千军万马共建小康的滚滚热潮,在创业中推动富民进程。
一是培强“还巢凤”,带动创业。“还巢凤”犹如一柱标杆、一个活生生的创业宣传广告,因而要不断鼓励其做大做强,放大带动作用。在我们多次洽谈下,*老板今年又在*征地*亩,投资*万元,把*的汽车厂搬回*,并引进*公司生产*项目,还将再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年产值*亿元。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钣金工的需求不断增大,我镇因势利导,组织民工与公司签订用工协议,聘请高级技工实行“订单式”培训,一下子为企业输送*多名钣金工,而且我镇成立不久的*公司、*制品厂、*公司等也都是直接为*公司生产汽车配套零部件的新兴企业,加之汽车塑料配件的大量需求,也带来了*多农户从事汽配塑料件的生产。
二是催生“乡土凤”,示范创业。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民小农意识较浓,追求安逸,求稳怕乱,安于现状。催生“乡土凤”,就是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我镇*种植有*多年的历史,由于其投入少、风险小、回报率高的特点,以*等为代表的本地能人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但由于其种植的科技含量高,很多农民不易掌握,使这一“黄金产业”不能做大做强。我们于是成立了*开发公司,结合 “三争”、“双带”活动,让*等人带领*多名党员干部种植*。在他们示范效应下,全镇一下子有*多农户种上了*。目前,农户种植的面积有*多亩,每亩年收入都在*元以上。我镇的*是近几年从事*发展起来的大户,每年加工*多万条。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镇新增近*多家从事*的个体工商户,吸引*多名农村妇女就业,人均年收入都在*元左右。

放大“凤还巢”效应的理性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研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