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通信电力设施相对滞后。
该村周围基本上实现了电话程控化,但是该村入户率不到10%,“村村通闭路有线广播电视”工程任务非常艰巨,目前,该村绝大多数都是用卫星接收器接收电视节目。农网改造目前也尚未进行。
三是产业结构单一。
该村拥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和交通条件,离武冈市区只有4公里多,按常理该村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应该较为发达,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该村主要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特色农业和种养业专业户较少,经济并不发达。
仍习惯于那种“养几只鸡鸭,喂几头猪等过年”的传统生活方式,其他经济来源较少。
四是贫富差距大,困难群众较多。
据调查,托坪村贫富差距较大,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1户,30万元-50万元的有1户,20万元—30万元的有5户,10万元-20万元的有20多户,5 万元-10万元的有40户,3万元-5万元的有50户。但是由于有些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有些残疾或智障的原因,村里的困难群众较多:五保户有8户(在家6户、送敬老院2户);低保户有3户;实际特困户(残疾人)有24人;单身老人有8户;未解决低保的特困户有16户。调查中,以下这些特困户特别困难:1、乔显华,男,50多岁,残疾,老婆是侏儒残疾,1米左右,年无收入来源,靠政府救济。2、刘品才,男,62岁,是2组老组长,任职10多年,靠种田为生。带养1-2个月的小孩至24岁大学毕业,因恶性淋巴肿瘤死亡,治病三年,花掉家中12万元,欠信用社6000元已达15年,现欠债3万元已有6 年。3、许平月,男,50多岁,6组,爱人是哑巴,3个小孩,大女孩因车祸双腿截肢残疾,二女儿、三儿子没有分到田地,许平月大哥是单身,智残人。全家靠许平月养活,无经济来源。4、许别林,男,未婚,50多岁,瞎子,是村五保户,无经济来源。5、李雪姣,女,77岁,五保户,是该村大队干部,前村妇女主任,左肩伤残,右肩患肩周炎,丧失劳力。原居住山上,平时靠接屋檐水喝,近年才搬下山,靠吃救济。
五、加快托坪村发展的着力点
托坪村距武冈市仅为4公里左右,有较好的地理优势,交通比较便捷、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村民勤劳,社会治安稳定,村支两委干部团结,工作热情高,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吃苦耐劳。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要结合全村现有的特点和优势,紧紧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寻找新的发展着力点:
1、要结合传统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目前,托坪村的1400亩土地,主要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以打工为主,村民早出晚归,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忙碌到头只能解决吃饭的问题,家庭经济主要依靠微薄的外出打工收入,全村的经济发展并不强劲,高收入人群仍然较少。如何加快托坪村的发展,重点要放在特色农业上,要充分利用离武冈市较近的地理优势和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的三大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要在现有的耕地中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大棚蘑菇和水稻制种等。还可以利用旱地建造牛棚、鸡舍,发展养殖业。这样,既发展了传统农业,又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获得了“双赢”效果,村民收入将会不断提高。
2、村支两委要发挥带头作用,多干实事。目前,托坪村村支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已经完成,新的村支两委要结合托坪村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三大优势带头发展,既要带头发展传统农业,也要带头发展特色农业,要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带头人、领路人和致富人。在带头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按照有计划、有步骤、有方向的发展思路,结合托坪村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在一个任职时期内,为村名兴办2-3件实事。
3、要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少,是当前困扰村级公益事业难以发展的重症,托坪村也面临同样的困扰,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仅有3800元,而且早在1999年一次性收取10年的对外承包费。现在的村级集体经济是一个空白,村支两委想干一些公益性实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应结合自身的地理优势,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可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兴办特色农业,为村级集体经济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