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3)

2011-10-29 15:25

  四、加强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1、科技推广机构体制

  近几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的化蓬勃发展。比如,现在昌图县已经形成了以付家、后窑、古榆树等乡镇为主体的花生专业区,以大洼、东嘎、四合等乡镇为中心的马铃薯专业区,开原市已形成了以八宝、庆云堡等乡镇为中心的水稻种植区,铁岭县已形成了以县种畜场、镇西堡、阿吉为主的奶牛养殖基地。可见,现行的以乡镇建立的基层技术推广站很难与蓬勃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相连接。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借鉴外地成功的做法,我们认为全市应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行政区域乡乡建站的落地式,改为以优势主导产业专业区跨乡镇建设区域站、中心站,集中精良的人才、设备,打造坚实科技支撑基础。优化组合人员,因需设岗,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中心站或区域站做为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派出机构,以实现推广队伍稳定,科技推广高效,为农服务到位。同时,可考虑区域性的专业农资经营贸易服务站,推广与经营分离,达到人尽期能,个司其责。

  2、全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光靠农民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要尽快盘活整合农技推广机构的人才资源,增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高兴久认为,对于农民职业教育应建立学历教育、技能教育、专项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尽可能吸纳农民的职业教育体系。比如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流通技术、绿色安全食品加工、保鲜技术、卫生知识及生态保护多方面知识。有关专家指出,应建立起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保障措施,建立规范统一的农民职业证书发放体系;建立促学激励体制,对学有成效的农民可给予适当奖励;可采取岗位轮换、外出学习、继续教育、自学考核、任职资格考核等措施,促进农业教育体系中技术人员的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以保证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对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设施等硬件环境进行改善;由对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一般支持,转变为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并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同时,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措施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调动民间投资者投资于农业科研及推广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科研与推广投入的多元化。

  3、大力推进科技推广体系多元化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主要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企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技术协会。从它们自身的利益取向上看,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作为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政策的实施者,是以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后两者则是作为有理性的经纪人所从事的推广活动,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它们这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后两者是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重要补充。因此,我们进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改革过去的一元化的农技推广模式,同时也要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服务组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二是要培育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组织,由原来的间接供货为直接供货和间接供货相结合,经营销售和推广服务相结合,多方面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三是培育农村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经济能人、专业协会的作用;四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充分依靠农业科研单位拥有科研成果的优势,走育、繁、推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之路;五是抓好科技示范户,结合科技入户工程,每村建立几个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建立联系点,将他们的试验点作为"技术示范橱窗",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千家万户。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1年文秘教育就业市场调查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