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造总体品牌,努力对外递出“裤都”名片
在第三届玉博会期间,该管区精心策划、周密组织’2006世界裤子之都福绵服装文化节,举办了精彩的百名模特时装表演、大型洽谈推介会等系列活动。百名模特时装表演以“卓越创意、经典裤都”为主题,演绎福绵服装的品牌之路,同时通过’2006蓝色激情中国牛仔设计大展示,引进设计理念,树立品牌意识。大型洽谈推介会以服装品牌对接为主题,福绵服装企业与来自国内外的名牌服装企业对接,引进品牌。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把福绵服装文化节打造成了第三届玉博会最具亮点的板块之一,也推介了福绵,打响了“裤都”名片。一批国内外服装品牌纷纷与福绵服装企业对接,皇家圣士曼、啄木鸟等服装品牌及一批专营出口的服装企业在福绵建起了生产基地,为福绵服装借助外力实现突破性扩张打下了基础。
(四)建立服装协会参考温州等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福绵人建立了本地的服装协会,此举有利于服装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握紧拳头一致对外”。另外,最近一支由个体户代表、退休职工组成的义务监督队现身于“裤子之都”各成衣加工厂,这支监督队主要是对各成衣厂生产条件、安全状况、工人权益进行监督,从而督促各厂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安全意识,遵纪守法。
三、福绵服装企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改善方法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福绵的服装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我社会实践小组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分析,福绵服装产业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
(一)企业创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
目前,福绵区共有服装企业超过1000家,然而,拥有自主注册品牌的企业只有100多家。这与福绵在成衣制造领域的地位极其不符。小组对10家福绵的较大型的服装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家企业为全国品牌,2家企业为市级品牌;20%的企业实行的市场竞争策略是高端化策略,有80%的为低成本策略。
而且,调查结果表明:
1、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信息化建设方案,是众多福绵服装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大部分企业仍没有制定出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的生产发展指导,这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
(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缺乏
企业经营业主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更是奇缺,企业之间争夺高水平服装设计师和熟练技工,人才流动过于频繁,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企业缺乏高级的复合型管理经营人才,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三)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滞后,激励制度有待改善
企业规模小,企业主素质差,管理水平低。这里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规模很小,所谓“生产、销售、居家三合一”的现象突出。企业主文化水平偏低,多采用家长式领导,很少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许多企业连最基本的财务制度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式管理的弊端非常明显。在人员使用上也是以私人关系为纽带,限制了优秀人才选拔利用。
另外,我小组对福绵的问卷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本企业的激励机制,感到比较满意的只达到了60%,而认为激励机制一般甚至无效的企业为30%和10%;对于企业管理团队的人员流动情况,参与调查的十家企业中,仅有4成的企业管理人员较为稳定,6成的企业管理人员流动频繁。
(四)企业信息更新较慢,市场营销观念落后,营销网络不健全
企业之间尚未形成有序的竞争合作关系,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网络关系尚未建立。因为在这里,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没有达到通过产品质量提高和款式改进与创新的高度,大多数情况下,竞争仍然是依赖于产品价格。由于创新不足,数百家企业每年生产千万条裤子,样式几乎一样,企业间相互抄袭,相互压价,无序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降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集群内企业间的内耗损失巨大。企业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