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全面了解江苏妇女思想道德状况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妇女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和谐江苏建设,2007年5~8月,江苏省妇女研究所在全省13个省辖市开展了"江苏妇女思想道德状况问卷调查",发放有效问卷1350份.其中男性占30.5%,女性占69.5%;被调查者中国家和社会管理者占11.8%,专业技术人员占21.3%,私营业主与个体工商户占5.8%,商业服务人员占13.5%,产业工人占15.8%,农业劳动者占7.6%,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占5.6%,军人占2.4%,教师占8%,学生占8.2%.年龄25岁以下的占14.2%,26~35岁的占33.6%,36~45岁的占35.4%,46~55岁的占14.1%,56岁以上的占2.6%.
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道德教育的不断加强,江苏妇女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她们理想信念坚定,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她们倡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传统美德有着更多的执着与坚守;她们认同"八荣八耻"的道德底线,追求平安幸福的人生观,价值观;她们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追求理想人格.然而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女性道德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她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认知度尚显不足,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需不断强化;她们的道德知行尚未统一,"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不断深化;公民道德教育还存在着差异性,"三德"教育水平尚不均衡,道德教育的形式有待创新与完善;重大先进典型的社会知晓率偏低,迫切需要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
一,江苏妇女思想道德现状
将本次调查结果与1998年我们开展的"当代女性思想道德研究课题"的相关数据及座谈会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显示,十年来,江苏持续开展的全民道德教育成效较为显著,社会道德水平总体有较大提高,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社会上道德总体状况较好的"占46.1%,比1998年提高了23.1个百分点(见图1);认为社会公德较好的占40.6%,比1998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认为职业道德状况比较好的占46.7%,比1998年提高了24.7个百分点;认为家庭美德较好的占58.5%,比1998年提高了18.5个百分点.
1,坚定理想信念,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及党的富民政策,给江苏经济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地区人民生活率先实现了小康,广大妇女从生活水平的实质性转变中,切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并由衷地拥护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她们政治观点鲜明,政治立场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江苏"两个率先"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充满信心.调查显示,81%的女性赞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78.3%的女性同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生活幸福的根本保证"这一观点;92.5%女性认为现阶段江苏社会是和谐的;90.1%的女性对"未来收入增长"有信心(见图2).
2,倡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传统美德有着更多的执着与坚守.
当代江苏妇女对"大力弘扬我们党创造的革命精神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深刻而朴素的理解和认识.90.9%的妇女认为,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仍然需要倡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江苏"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已深入人心,88.3%的女性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29年的今天,仍然要大力倡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日益注重功利的当今社会,江苏妇女对继承传统美德及自觉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取向,有着一份执着与坚毅:她们诚实守信,91.9%的女性认为要讲究诚信,不能随便失信于人;她们乐于助人,88.3%的女性能乘车时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尽力帮扶弱势群体;她们讲求公正,82.5%的女性认为在处理事情时,应当讲究原则和公平;她们见义勇为,80.8%的女性认为当有人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应挺身而出,立即予以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