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剖析三维数码造型艺术
剖析三维数码的造型艺术
作者:赵睿翔 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数码系教师
事实上,三维数码的实现不仅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更是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掌握和理解。人们将现实中的自然规律归纳总结为数学公式,并由计算机运算出结果展现出来。所以,三维数码世界来源于现实世界却又不同于现实世界,掌握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不仅有助于更快掌握相应的软件技能,还有助于根据三维数码世界的艺术表现特点,创作出更出色的作品。
从现实世界到三维数码世界
要进行三维数码造型,首先需要在计算机中构建一个三维数码的世界,一个透过显示器薄薄的一层平面就能让人感受到其深度和广度的虚拟空间。这就需要将人们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和认知转换到计算机语言中去。首先,什么是空间?似乎不同的领域对空间的解释各有不同:几何学将空间看作是独立而相互正交的方位数,一般是指三个维度的空间;哲学上则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我们这里所说的空间可以理解为容纳物质的容器,可以无限延伸。那么人们如何感受空间呢?
1.方向空间无穷无尽,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无所谓方向。但是人们根据自己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生存需要,创造了方向的概念:基于地心引力确立了“上”和“下”,根据眼睛生长的位置确立了“前”和“后”,并继而产生了“左”和“右”。现代科学提出了更为精准的定位,“经度”、“维度”和“海拔”,这三个维度为空间内物体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统一的
基本参照。计算机创造的虚拟空间便借鉴方向这一概念,“上”、“下”、“前”、“后”、“左”、“右”成为了 X、Y、Z 三个轴线,从而确定了在计算机的三维世界里物体的位置关系。其中三轴相交的点是整个空间的原点,也就是中心点。X、Y 轴相交的平面也就成为了类似现实中“地平线”的地面,默认创建的事物都是位于这个平面上的。
2.中心和轴向如同我们所说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一样,三维数码空间中根据参照物的区别,能有各种不同的中心和轴向。除了有世界中心以外,每个物体也有各自的中心、群组中心;除了有世界轴向外还有视点轴、屏幕轴、物体轴,等等。这种设定使得三维世界的语言更接近我们现实生活的状态,也算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经验。
3.尺度在现实中我们用它来表明距离的远近、事物的大小等度量关系。为了有精确的计量,我们创造了各种距离单位:“米”、“厘米”、“公里”、“尺”等。三维数码世界有其系统单位 Unit,在这个尺度下,计算机拥有最佳的操作流畅度,无论是移动、选择,还是缩放,它们都是以 Unit 为根据的。统一三维数码世界的尺度的意义在于全世界三维创作者创作的作品可以统一尺寸,这样远程交流和多人合作就不会出现尺寸比例上的问题。而且三维创作的内容变化万千,时而是宏伟的大场景,时而是微观的细胞世界,对不同尺度的场景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系统单位进行换算显示,以不同的比例将计算机单位转化为现实中的不同单位,增加操作的效率,而不会发生在显微镜下建造大楼这种情况。
虚拟物体的构造
虚拟物体是三维数码造型的主体,是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主角。从人物角色到城市建筑,乃至到天体、星球,都可以用三维数码技术创造出来,而创作方法则和现实原理有所不同。现实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无数原子组成的,原子不同的组合构成了各种分子,而不同的分子则形成了不同质量和材质的物体。当然,要让计算机像现实那样基于原子或分子来构建数码三维物体,以现有电脑的计算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将现实中复杂的物体结构简化:只处理物体表面而无视物体的内部构成;将复杂不规则的表面转换成一系列规则平面的组合,从而使计算机能构成数码三维的物体。
1.构成元素三维虚拟物体是基于表面的形体,如果想要对这些面进行修改或变换,需要设定若干关键元素来控制这些曲面。不同模式的造型有不同的基本元素。基本几何形是那些符合数学规律的形体,由一系列几何参数组成,例如由长宽高数值决定的长方体、由半径数值决定的圆,等等。那些无法用简单数学规律描述的不规则形体,则使用形态特征来概括成简化形体,主要分为“网格”、“多边形”、“曲面”和“面片”。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三维数码的创作中,规则的基本几何形毕竟是少数,所以对三维物体的研究也基本上是指对不规则形体的研究。“网格”和“多边形”是由“点”、“线”、“面”和“体”四大基本元素构成。“点”作为最基本元素无穷小,是不可见的,而且互相之间可以没有关联。“线”则是一系列点的集合,也可以看作是两点之间的直线,数条相互连接且互相之间呈一定角度的直线就构成了曲线,线也是不
可见的。“面”是由至少三个点或三条相交的直线构成,根据发线的方向分为正面和反面,是可见的元素。“体块”是一系列面的集合,是最常用的造型元素。“网格”和“多边形”由于概括方式简单直观,无论在什么三维软件中都能表现出一致的造型,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建模方式,而且其创建方式近似于泥塑创作,最适合创建完全不规则的自然形态和人物角色。“曲面”和“面片”则是由“曲线”和包覆曲线的面组成的。这种造型方式曲面可以无限细分,精度和细节都超越了“网格”和“多边形”,适合创建机械结构和工业造型。
2.合理方法通常三维造型的创建,基本按照“创建基本几何形”、“转换为不规则形体”、“调整基本元素造型”、“修改”等步骤,但是,实现一种形体并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或者说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实现。那么究竟哪种方式才是最好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方便、精度、合理性和后期修改的方便度。能同时满足这四个标准当然是最好的造型方式,但事实上并不存在这么一个超级步骤,现有的所有造型方式在这四个标准上都有差异。例如那些方便的方法往往就没有那么高的精确度,精确的方法往往在修改上非常不便等,所以要采用何种造型方式就需要根据所造模型的目的来选择:三维动画由于其场景庞大且会有各种动作变化,需要采用比较合理的造型方式;建筑环境设计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的方案来实现效果,所以需要选择更精确的造型方式,另外由于设计方案有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后期修改也需要一并考虑;游戏场景和角色的制作则需要对造型高度概括以减少对设备机能的消耗,所以要选择最合理的方式。所以说,在三
维数码造型的创作中,没有最好的步骤,只有最合适的步骤。
第二篇:造型艺术与使用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区别:造型艺术 (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1.真善美的审美特性
“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可知美即是无害,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一种含义.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通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民间美术对于至善的追求诞生于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渴求与对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这是其力量的源泉.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决定了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牵强附会的描述,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没有无比晦涩的观念.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真”与“善”为民间美术的“美”提供了保证.民间艺人与民间社会“对美的要求并非是刻意的,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他们通过直觉把握了美的意味.在求善中抵达了真,真与善的统一中浮现了美,而美又启示真,存储了善,真与善统一在富有情味和憧憬的和谐心境之中.
2.清新、质朴的原发性
从民间美术的存在形态来看,具有与现实生活重合的性质,张道一称其为“原发性”.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大多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感受,决定了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原始艺术的基本品质.稚拙、自然质朴是民间美术的一般特征,带有较强的原发性.民间美术的原发性不仅在于民间美术的生产是自发的,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广大民众对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审美创造活动.民间艺人在创作民间美术时,既不炫耀技巧,也不矫揉造作,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生产技能进行创作,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它远比其它艺术更贴近现实生活.在内容上,它往往贴近于生产和日常生活情景;在形式上,一般不做过多的雕琢、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原发性.在现代社会,虽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工业化生产的进程,使得不少民间美术被人为淘汰,然而民间美术的原发性特点仍然存在.因此,愈是具有广泛群体性的民间美术门类,就愈能反映中国本原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
3.充满浓郁乡土色彩的地域性
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反映着各民族人民的情感生活和生活追求,蕴含着各民族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美学观念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会产生其特有的艺术文化,这种区域性的艺术文化传统在塑造着区域民族的文化性格的同时,又影响、制约着人们的生活习尚,构成了民间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如陕北剪纸,东北皮影,河南朱仙镇年画,西藏唐卡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人们可以探究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礼仪.在内容上,它往往贴近于生产和日常生活,任凭感情的自然流露,用直观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形式上,一般不做过多的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随意性,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乡情、乡音、乡土培养着一方人,又影响着一方人,民间美术是对民间劳动和生活的歌颂.
二、民间美术的价值表达
1.实用价值
实用美术的客观规律是实用与美的辩证统一.实用,始终是第一性的,占居首位;美,是从属于实用的,是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使用场合等为标准的,两者结合得越巧妙,愈能加强物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民间美术对于大多数的劳动民众来说,重要的不是其审美意义,而是适应于民俗的实用意义,因此它是民间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活动.中国民间美术,始终遵循着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的创作原则.尽管民间美术的魅力能让人魂牵魄动,但是它的第一特征仍然是它的实用性.它的发生、发展均与人民大众的劳动与生活相伴相随.它既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实用品,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民间美术是同广大人民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就其主流来说,多带有实用性,虽然有一部分也带有“纯艺术”的特点,但仍距其实用性不远.
民间美术的一个主要特征它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原则.民间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进行美的创造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是它的实用价值,即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实现其实用价值;其次才是一种欣赏品,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人的生命原则决定了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原则,民间美术的实用价值总是和生活中的一些实用器物联系在一起,是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相关联,是围绕着人们的生活需要孕育而生的.
2.道德教化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伦理文化,具有复杂的礼仪规范和严肃的道德准则.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所确立的人生价值理想,既在尽性亦在尽意,所以民间美术还担任着启蒙教育的任务.民间美术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把思想理性内容融入艺术形象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寓教于乐,对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人生价值、是非观念、审美情趣等以启迪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欣赏、审美和教育的意义.这也是其自身存在价值及相对独立发展的内驱力.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旨在表彰宣扬先烈事迹、忠孝贤良、圣贤风范以及侠义行为等题材占很大的比重.它往往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小说或戏曲人物等作为表现主题.借助审美力量和娱玩方式宣道施教,是宣扬信仰观念和道德思想的物化形式,这方面的作品在皖南徽派建筑中的木雕、砖雕及石雕中比比皆是,如:“岳母刺字”、“八仙过海”、“水泊梁山”、“武松打虎”等.
总之,民间美术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它有着与精英艺术同样的精髓和价值.自古至今,人们终于逐渐认识到了它的伟大意义.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单纯的风格、朴实天真的品质等等方面启发、影响着多少艺术家,民间美术所承载的文化、道德、社会内涵为社会学家深入探讨民族文化、历史和社会风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民间美术作为真善美的统一体,不管是从社会学还是美学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音乐与造型艺术 教案
音乐与造型艺术
授课人:陈芸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音乐与造型艺术的联系有个较为明确
的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是如何塑造具体的音乐形象,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不同的造型音乐,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塑造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如何使学生认识音乐与造型艺术的联系。
2、听觉表象与视觉形象的联通。
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设备、碟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课前,播放《森林狂想曲》,安定学生情绪,吸引注意力,创造课前的氛围。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是《森林狂想曲》,作曲家用笛子、小提琴与腹斑蛙、中国树蟾、白腹秧鸡等二十多种声部相互交替构成一组美丽的画面。
介绍造型艺术:可称为空间艺术、静态艺术、视觉艺术。 问:那音响艺术与之相对应的是什么艺术呢?
答:音响艺术则可称为时间艺术、动态艺术、听觉艺术。
三、新课教学
1、对比欣赏《天鹅》和《天鹅湖》
问:同学们,你对天鹅有什么印象呢?它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呢? 答:略(洁白的羽毛,优美的身躯,高雅的举止等等。)
那我们来对欣赏圣-桑的《天鹅》和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同学们可以从它们旋律、节奏、力度等方面对比它们的异同点,它们都表现出天鹅什么形象?
欣赏后根据同学回答总结。
共同点:旋律委婉动听,节奏缓慢,声音柔和,表现出天鹅的圣洁、美丽、高雅的形象。
不同点:《天鹅》表现出的天鹅只是恬静,而《天鹅湖》还表现出由公主变成的天鹅还带着忧伤、期盼的情绪。
两位作曲家的音乐都表现出天鹅圣洁、美丽、高雅的形象,而天鹅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为洁白的羽毛,优美的身躯,高雅的举止。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其实也是摄影师极力在表现天鹅的圣洁、美丽、高雅的形象。这说明了音乐与造型艺术在表现某样事物时,都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只是存在方式、展开方式、感知方式不一样而已。
2、分析欣赏《天鹅》
这是一首著名的大提琴独奏曲,也是作者晨这部作品中唯一允许在他生前可以演奏的乐曲。乐曲采用G大调,四门拍结构是出单主题发展的三部曲式。乐曲一开始,钢琴忆清澈而简洁地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舒展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天鹅以高贵优雅的神情,安详地浮游的情景。
这首乐曲流传很广,后来福金根据此曲为巴普若娃编创了芭蕾舞《天鹅之死》,也是广为流传
3、欣赏《野蜂飞舞》(选自[俄]李姆斯基—卡萨科夫的歌剧《萨旦王的故事》)
介绍与作品有关的故事并欣赏作品。
总结作品特点:运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蜜蜂的“嘤嗡”作响,在宽广的音区里回旋,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有时又在同一高度环绕,十分生动的描绘出蜂飞舞的形象。
4、课堂热身:
刚才欣赏的几首作品,都抓住了动物的主要特征,生动地描绘了其形象,下面请同学们来做一道连线题。听完以下五段音乐,(选自《动物狂欢节》),判断其是表现了哪种动物?是用什么样的乐器、什么速度来表现的?
A
公鸡和母鸡
(小提琴、钢琴
中速
活力) B
乌龟
(大提琴
很慢
缓慢的) C
大象
(大提琴
中速
坚定有力的) D
狮子
(大提琴、钢琴
中速
威武)
E
布谷鸟
(长笛
中速
清脆的)
5、介绍圣?桑斯《动物狂欢节》。
6、小结:
音乐具有造型表现功能,但由于所选用的材料原因,与视觉艺术的不同点在于它不擅长对事物具象描绘,他的造型是抽象的,是通过欣赏主体的联想过程达到的,所以它是非语意性的。但是作者为使审美主体对其作品有倾向性的感受,则加上标题,使审美者对音乐的造型性描绘更加迅速和深刻。
第四篇:《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
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是一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欣赏并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都与创造力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
教学难点:美术是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学习目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什么是美术?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美术作品创作的大概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三、新授
1、什么是美术?
展示实物图片和绘画作品。
自主学习: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任务一:让学生来说说实物图片和绘画作品的区别。
任务二:你认为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
2、教师小结并补充:
小结:什么是美术?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一定的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美感的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
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着重强调造型的手段。
合作应用:
3、为什么美术是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展示图片,以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等富于创造力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拓展梳理: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拓展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来于生活却又是如何高于生活的。
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达标检测:
4、作业布置:
(1)找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分析一下其造型特点。
(2)本学期第一节课,提早让学生准备这学期要准备的美术工具,时间可以为三个星期内准备好。
第五篇:《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
课
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在欣赏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深切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和技巧。
难点: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视频。
学具准备:课本,搜集的图片资料
,笔和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朗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_雪》,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诗词中出现的场景。
2、欣赏本课中《江山如此多娇》作品,比较一下和你想象中的景象有何不同?
综合诗词图片,讨论比较异同点。
3、(板书)课题: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二、讲解新课:
1、分析《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讨论研究作品里面有哪些祖国美景。
总结: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2、教师介绍《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经历。
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周总理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特敬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挥毫落款。毛主席高兴地笑着又说:‘好好!’这时周总理在傍插话说:‘主席呀,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毛主席站起来了,傅老忙把醮饱浓墨的笔,送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稍一沉思,便挥毫题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具有十七帖体又是毛主席自己风格的行草大字。
3、欣赏中国的雪山,云海,日出
,长城,山岳等图片,讨论,艺术家是如何让这些景色融入一体的?
总结:美术作品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三、作业:
谈一谈自己是怎样理解“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的?
收集具有家乡特色的景象,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