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一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二是以企业为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大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加速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三是大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到冀建功立业。四是集中重点投入,为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加速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压力,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六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七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八是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服务体系。
2、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方针是:坚持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发展潜力产品为切入点,大力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全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造山西优势,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须坚持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坚持优先调整产品结构的原则,大力开发和培育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品。坚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原则,努力增强山西经济发展的后劲。处理好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的关系,以增量调整起步,通过增量调整引导和带动存量调整。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又要坚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的作用。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培育“―增三优”。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经济增长的“亮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既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也是各项经济工作的重点。“三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体现了市场选择和优胜劣汰的法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主要是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发展壮大的结果。大力培育“一增三优”,就必然会出现一大批学习、追随“三优”的群体,带动大批企业、产品的发展和产业的成长,从而带动山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优势产业:选择优势产业的标准是,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能支撑和带动山西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高比重或目前比重虽然不大但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根据山西产业结构现状和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山西将重点培育和扶持7个优势产业,即清洁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特钢和铝镁为主的冶金产业、重矿机械产业、建筑房地产和新型建材业。
3、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针对河南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改造和提升支柱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到“十五”末,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20:15:35。
第一,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增加农业投人,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在保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优质专用粮食作物,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深化农村改革,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