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做好节季旅游大文章,让每个节假日都出彩。除国家规定的节庆、纪念日外,一些民间传统节庆、甚至国外泊来的节日,黄果树人都以新的运作模式和优惠办法吸引旅客。诸如情人节优惠结伴而行的青年男女,建军节、警察节当天军警在景区享受最优惠待遇,金婚、银婚伴侣游黄果树门票五折,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专为老年人降低价格门槛等。
三是开展“手拉手同闯市场,心连心共生繁荣”的活动, 加强全国各地旅行社的合作,与上百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山南海北的旅游团队接踵而至。
四是借助媒体推介彰显品牌,引导游客。瀑布节期间100多家海内外媒体记者云集黄果树,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对瀑布节组委会高层专访联线直播60分钟,重庆、广西、贵州三家电视台联合进行100分钟卫星现场直播等等,就一个企业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可说前所未有。坚持务实宣传,不盲目贪大求洋,不在《求是》杂志做广告,而在游客读者较多的一般媒体做广告。
(三)突出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黄果树一度体制不顺,市场在徘徊中有所下降。2003年,安顺市对黄果树管委会和集团公司班子进行调整,实行管委会和集团公司双重管理模式,管委会主任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管委会新班子到任后,搁置体制机制争议,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备旅游要素,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打牢景区发展基础,为景区游客人数扩张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大力加强硬环境建设。结合国家建设部部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 把景区绿化美化、基础建设和容量扩张有机结合,投入数千万元,扎扎实实开展了景区及两镇政府所在地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明显成效,被建设部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投资730万元,完成景区周边5480亩大树大苗绿化,是黄果树旅游集团提升品牌形象的大手笔之一。接着,三岔河至天星桥景区、大洋溪至石头寨公路提级改造,大瀑布至天星桥景区内厕所三星级改造,亚洲最大扶梯建成投用,整治开放中国蜡染之乡——石头寨和陡坡塘瀑布,建设西南第一家汽车短程赛跑道,启动黄果树新城建设。景区停车场、新游道、游客服务中心及宾馆、餐厅的提级改造工作也同步进行。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软件建设。2004年,景区实行服务质量打分制,采取发放回执卡,实行统一制证,要求从业人员统一着装,执证上岗。进一步规范摄影人员、导游、定点餐馆、旅游商业等的服务行为。管委会还从外地调入25辆豪华大巴车,配备外语翻译,设置三个医疗点为游客提供免费治疗。为了实现长效管理,公司导入CI形象设计,8月底完成了旅游企业ISO14000、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规范和提升黄果树品牌的整体形象。问卷调查显示,2004年游客对景区的服务质量,旅游秩序、环境卫生、景点设施等指标的满意率高达98%,景区全年实现零投诉。
(四)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坚持把企业当作市场来经营,把景区作为一个资本平台来运作,娴熟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是桂林、黄果树发展旅游集团公司的共同之处。黄果树首届瀑布节就做到了“两个创新”:
一是活动方式创新。不是花重金请当红演艺名星登台献艺,而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以对山歌、民族舞蹈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节目为主,“唱山祭水”,既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节省了大笔聘请费用。
二是投入机制创新。活动经费完全依靠市场运作,通过利用市场,向一些市场占有份额大的旅行社和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发出利益共享信号,吸引移动公司倾和国内20家旅行社斥资400万元争抢大瀑布周边20个山头冠名权,甚至出现“两个空飘气球卖10万元”的美事。整个瀑布节融资700多万元,支出600万元,完全实现了安顺市委、市政府“企业承办、市场运作、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