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石材、建业无公害蔬菜、大有海产品等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华跃农机大市场进入全国首批30家定点农资市场行列,谢屯辽西果菜批发大市场一期工程竣工。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新增村级连锁加盟店100个、连锁超市20个。**电力商城和**湾大酒店投入使用。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资金达到7.8亿元,保险、邮政、通讯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工商、物价、质监和药监等部门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修改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新规定,继续实行招商引资有功人员重奖制度,招商引资氛围更加浓厚。坚持“走出去”,先后在东南亚、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进行经贸洽谈活动,成功在香港、昆明、大连等地举办了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举办了**家乡人联谊会。全市组团招商18次,累计外出招商380人次、接待客商450人次;引进域外资金12.3亿元,增长78.9%;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增长46.1%。
五是财政实力明显增强。高度重视财源建设,全市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发展到42户,新华龙公司纳税达到1.5亿元。在主要税源企业税收减少的情况下,税务部门狠抓税源监管和纳税服务,收入总量和质量明显提高;21个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超千万元。财政和有关部门积极利用政策,争取上级资金2.2亿元。成功调整市乡财政体制,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妥善解决13个乡镇1900多名教师工资拖欠问题,规范并兑现了公务员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津补贴。
(二)坚定不移改善民生,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新提高
一是民心工程顺利实施。主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维修改造了市内10条街巷;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建成了4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如期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完成了防海水入侵三期工程;完成了自来水三期改造工程立项、可研和环评工作;三分之一乡镇建立了综合文化站;青年大街改造工程被列入亚行贷款项目;天然气入城市工程正在积极运作。
二是城乡环境明显优化。《**市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城市南扩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完成。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缔马路工厂12家,清理整顿占道经营摊点100多个;加强九华山公园规划范围管理,杜绝了乱搭乱建现象。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削减化学需氧量310吨、二氧化硫1150吨。在大锦线安装路灯510盏,在市区安装了噪声监测仪,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电力部门积极筹措资金进行电网改造,缓解了供电紧张状况。完成102线、大锦线等县级以上公路中修工程48.6公里,新建4个农村客运站,更新城市公交车辆36台,我市连续4年被评为“省公路文明市”。
三是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健全城乡统一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再就业9860人,劳务输出2.6万人。成立劳动争议仲裁院,保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为2.4万名企业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解决了2700多名企业职工工资拖欠问题。企业养老保险扩面新增8900人,解决了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健全了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管理,实现了应保尽保。建成廉租住房1150平方米。累计投入帮扶款物290多万元,帮扶贫困户2.4万户,救助困难群众5.6万人次,资助贫困大学生49人。投入400多万元,新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维修乡镇敬老院3所;投入130多万元,为困难群众新建房屋280间、维修危房570间。为汶川地震灾区累计捐赠款物1100多万元,位居全省44个县(市)之首。
(三)坚定不移统筹发展,和谐**建设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