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找准症结、积极面对,确保了煤炭系统内部的社会稳定。
煤炭系统拥有干部职工3800多人,其中下岗职工1500人,离退休1100人。由于资源枯竭、开采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机制不活等多种原因,国有煤矿相继停产,企业生存、职工生活极其困难。历年来全系统共拖欠干部职工工资1670万元;拖欠离退休人员和因公致残、患职业病人员医药费540万元;拖欠因公死亡职工家属抚恤金138万元;拖欠社会个人债务960万元;拖欠养老保险金170万元;拖欠下岗职工生活费275万元。这些问题的积存,引发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导致煤炭系统一度成为全县的上访大户。不但给各级领导增加了工作压力,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
2002年以来,煤炭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带着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确定了“抓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稳定工作责任制,完善了信息网络系统,落实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使一起又一起的群体上访事件化解在源头,一桩又一桩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稳定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首先是建立“包保”责任制。即:局领导“包”到厂、矿、公司,厂、矿、公司领导“包”到上访对象,出现上访苗头分层次消化、瓦解;二是建立信息网络责任制。根据实际,厂、矿车间、工区和退休人员居住密集的地方,确定一名信息联络员,发现有上访苗头及时汇报“包保”责任人,登门做工作,使苗头及时消化、瓦解在基层;三是建立厂、矿、局机关一把手直接接待责任制。要求主要领导不能回避矛盾,直接与来信来访者面对面交谈,面对面解决或答复问题;四是健全厂、矿、局机关中层以上领导人员首问责任制,以上人员不论何时何地接待来信来访者,都要热情接待,不得推诿,更不能置之不理。为进一步落实好“一把手直接接待责任制”和“首问责任制”,明确规定对来信来访者要“一副笑脸相迎,一张凳子请坐,一杯热茶暖心,一份热情相问,一声再见相送。”如锰业公司的老上访户曾玉凤,为女儿的病退提出过分要求,多次静坐市政府和县政府及主要领导办公室,成为轰动全市的上访“尖子”,仅去年8—10月就在市长陈志强同志的办公室静坐2次。去年11月,副县长孙乐和局长朱德照亲自登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孙副县长亲自按政策合理解决了这个多年上访的问题,以真情感动曾玉凤;五是信访稳定工作做为企业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指标。由于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使上访不断的势头得到有效遏止。
2、抓恢复生产,解决再就业,以发展保稳定。我们把发展生产、恢复生产、解决就业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启用人才、多方协调,抓多经项目的开发,扩大再就业。2003年,根据电解锰市场发生变化,原材料供应紧张,特别是锰粉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引导江龙、大地锰业公司筹措资金,各上一条锰粉加工生产线,解决职工再就业80人;天星堂煤矿在抓好原煤生产的同时,引进资金,新上了金精砂和金精砷两个项目,解决职工再就业50多人。同时与各有证民营煤矿牵线搭桥,解决再就业职工170人。
3、关心离退休同志和下岗职工的生活,促进稳定工作。离退休老同志和下岗职工是煤炭系统上访队伍的主要力量和源头。针对实际,局党委明确了一条指导思想,那就是绝对不能用高压手段来制止上访事件,而是采取春风化雨,情宜感化的方法。2002年,我们在全系统中开展关心老干部、老工人,扶持下岗职工,帮助停产企业工人解决生活困难等活动。在局机关、厂、矿、公司的在职人员中开展献爱心活动,共挤出资金3.7万元,分别补给对单位有贡献、拥护党的政策、又有一定生活困难的老干部、老工人作为一年的医疗补助费。大林锰业公司由于停产达10个月之久,200多工人无班可上,生活十分困难,我们从局机关工作经费中挤出5万元,人平解决200元生活补助。同时对1500多下岗失业人员按照有关政策与社保民政部门联系,对未达到人平130元最低生活保障的下岗职工及家属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这样,上访的源头越来越小、上访的对象越来越少、上访的力量越来越弱,稳定的因素就越来越大。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三年来基本杜绝了群体性上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