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四年来,我们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交通、通讯、农田、饮水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一是乡村交通质量不断提高,兴保主线界牌垭至张官店实现了通乡柏油路目标。加大了对村道的新建和改扩建力度,投资60余万元,扶持新修公路13条42公里,改扩建公路11条63公里,路面质量不断提高,使全乡10余条村道保证了常年畅通。投资150万元完成了青山、石柱13公里水泥路建设。板庙、幸福、和平3个村14公里的水泥路现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在10月份可全部完成。积极争取在乡内新建了一个加油站。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任务,全乡农民用上了安全电,质量电。引进资金800多万元新建了7个移动、联通通讯发射站,使全乡通讯覆盖面达到90%以上。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几年来,先后共投资57万元对幸福长渠、和平长渠进行了维修,实施坡改梯270亩,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一期、二期、三期工程,总投资734万元,共改造农田20360亩,受益农户1430户6362人,全部达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目标。投资198万元建水窖935口,引水 71处14375米,解决了全乡6个村16个组995户4387人的饮水困难。投资近20万元办起了榛子福利院,实现了五保户老有所养。投资4.2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完成公路沿线农户刷白工程212户。投资17.5万元,扶持农户建沼气池219口。三是生态项目全面落实,大力实施以治水、治土、治林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几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4951.5亩,荒山造林3849亩,封山育林4000亩,人工造林500亩。实施了天然草场改良工程,全乡共完成人工种草和改良天然草场2万亩。四是集镇面貌大为改观。投资10万元,新建了一口容量达540立方米的蓄水池,基本解决了集镇饮水问题。维修了集镇排洪沟1000米,解决了集镇排污问题。集镇街道全部铺成了柏油路面,规范了集镇环境卫生管理。
(三)财政形势明显好转。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财政工作。我们在狠抓财源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强财政管理工作,全面清理和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强化增收节支,不断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几年来,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不仅实现了“三保”,每年还化解历史债务100多万元。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用环境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积极开展信用创建工程,榛子乡被授予宜昌市信用乡镇。目前,乡信用社存款额达到1232万元,比2002年的550万元增加 682万元,增长124 %,贷款规模达到1370万元,比2002年的537万元增加833万元,增长155 %,不良贷款不断降低,信用等级农户比率达到88%。
二、始终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不断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改革:
(一)进一步深化了乡镇企业改革。坚持乡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政府转让产权,企业转换机制,职工转变身份”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改制形式上,坚持股份改造,转让一批;卖断产权,出售一批;依法破产,盘活一批。近年来,我们依法破产了活性炭厂,转让了马贩子坟特种养殖场;拍卖了青龙口电站、香龙山电站、青龙口纸厂,三木器厂、“五七”中学农场等,全乡所有集体企业全部转为民营。企业自我发展投资累计达到300余万元,营业收入几乎是改制前的2倍以上,一次性安置企业职工23人,偿还债务260万元。
(二)认真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根据中央和省市县统一部署,乡党委政府坚持“减轻、规范、稳定”的目标和“三个确保”的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制定改革方案,抽调乡村干部100多人组织强有力的工作专班扎实组织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我们坚持把减负作为第一目标,按照“村村减负,户户减负”的总体要求,坚持政策宣传发动到户,基础数据核实到户,自查自纠整改到户,涉及各费清退到户,优抚款项发放到户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政策,扎实组织实施,除认真落实税改政策外,我们在全县率先取消了特产税,通过三年改革的稳步推进,全乡实现了农民零负担目标,在省考核评估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我乡还被评为全县税费改革先进单位。同时,我们依法完善了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共处理农户土地纠纷遗留36件,签定二轮延包土地合同3262户26493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