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改革开放30年及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中原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可比口径统计,预计(下同)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85亿元,是1978年的66倍,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完成9.2亿元,是1987年的34.8倍(1987年才有区级财政收入统计),年均增长1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亿元,是1978年的1300倍,年均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亿元,是1978年的237倍,年均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59:30.5:10.5调整为0.6:42:57.4。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建立,计划经济下的物资短缺被市场经济下的物质极大丰富所替代,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政府机构等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区品位全面提升,靓丽、宜居的城区形象初步展现。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彻底免除了农业税,城乡全部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60元,是1978年的30倍,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20元,是1978年的66倍,年均增长15%。昔日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正在向现代工业强区迈进,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正在中原大地迅速崛起!
2008年是全市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决战决胜之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服务大局”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立区、三产兴区、教育强区”战略,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坚持“工业立区”,以郑州纺织产业园、郑州机械制造(加工)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集聚步伐,提升工业总体实力。全力推进郑州纺织产业园建设。园区已累计入驻企业(项目)25家,6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投入20多亿元,被认定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国家棉花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楼正在建设;中国500强企业德力西集团签订入驻协议,计划投资35.5亿元,建设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纺织品交易信息物流中心;郑纺机搬迁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泰阳纺织4个分厂主体建成,服装加工区2家企业建成投产,光大印染、娅丽达服饰等6家企业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污水处理厂和热力项目一期完工;汪庄村拆迁圆满结束,安置区正在建设。郑州机械制造(加工)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园区总体性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并经市政府批准,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年工业销售收入完成41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8.5亿元,工业投入完成2.5亿元。加大对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投入科技三项经费959万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扎实推进扶优扶强工程,工业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区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55亿元,增长18%;工业投入完成11.5亿元,增长20%。加强教育宣传,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二)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强力实施 “三产兴区”战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繁荣城区经济。传统服务业深入发展,碧沙商圈市级商业中心地位得到巩固,秦岭路餐饮一条街初显规模,沃尔玛正式签订入驻协议。以凯旋门、绿城数码大厦等商务楼宇为依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辖区商务楼宇入驻企业达700多家。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8个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60%。2008年,全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2%。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