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并重,努力扩大服务业规模,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继续加大对信息产业、酒店餐饮、物流运输及各类市场的投资和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楼宇经济等新型业态,重点实施新加洲五星级酒店、龙楼饭店等一批单体投资超亿元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加速繁荣城市经济。着力抓好二重、神华等六大物流基地建设,高起点完成“两铁”站台商业圈布局规划,加快站前广场建设,发展特色项目。有效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游、生态游和农家乐项目,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在更高层次上提升我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高新技术项目、企业和基地建设为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高新产业,逐步降低传统产业比重。重点支持恒顺、钱潮轴承等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着力集聚新的优势。加快高创中心、氢能产业园、光伏太阳能等项目建设,加速形成新的高端增长点。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加大对领军团队、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年新立市以上科技项目30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5项,专利申请量1000件;新建科技孵化中心10万平方米以上。
做精做特高效农业。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坚持精品路线,瞄准高端市场,积极发展高效园艺、规模养殖、特色渔业、观光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提升高效农业品质。认真落实新一轮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10333”工程,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新增“三大合作”组织70个,带动入社农户1万户。高度重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年完成各类水利建设土方184万方,改造泵站35座。
二、以集聚集约为先导,增创竞争优势
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调结构、促提升的重中之重,围绕扩张总量、做强载体,狠抓投资转型,优化发展路径。
提高项目实效。更加注重项目投资向内涵式、效益型转变,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支撑项目,确保投入的势头不减、劲头不松。科学确定全年投资计划,重点实施总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确保二重一期、铝用阳极等项目达产见效,二重二期、真空制盐、高纯石墨碳材、华普钢结构和振光电力扩能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抢抓“后危机时代”产业重新布局和调整新机遇,突出选商选资,大力招引龙头型、基地型和具有“补链”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引领带动配套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整合招商力量,主攻国际大公司、央企和知名民企,力争新批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个,超千万美元项目10个以上。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优化调整出口结构,确保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外经营业额1500万美元,保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做强园区支撑。积极开展“载体建设年”活动,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区中园”,增强集聚吸纳能力。瞄准现代化工业园区定位,探索创新更具活力的开发区管理机制,着力推进重装产业园、精细化工园、现代物流园及循环经济试点园建设,加速公共码头、铁路专用线、环境整治、安置房等重点工程进程,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的强势效应。依据生态工业园的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抓好CAD模具等一批重大项目,倾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制造中心。按照“构筑平台、夯实基础、集聚资源、集群发展”的思路,强化新城生态工业园与星火技术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谷阳工业集中区等板块联动,超前推进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内路网、管网等配套设施,布点开发各类载体,加速项目进区。加快实施世业洲景观工程、开心农场、郁金香度假村、迷笛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内环北路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