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实行产业招商责任制,按产业分类谋划引进项目,把任务落实到各县(市、区)、重点园区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机制,严格执行项目考核办法,切实兑现奖惩措施。
四是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启动实施《廊坊市园区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全面提升17个重点园区规划建设水平。廊坊开发区和燕郊开发区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为目标,推行管办分离、政企分开、市场运作,在机制再造和体制创新上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燕郊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对新获批的省级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围绕“规划、机制、人才”三要素,按照“五有”目标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增强对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各县(市、区)加强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打造样板园区,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继续做好园区扩区工作,抓住省第二批园区扩区的契机,力争大厂、永清、文安、大城四个工业园区实现扩区。进一步加强园区考核,实行分类指导,定期公布园区主要指标排位,年终兑现奖惩。
五是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全民创业提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服务,打造服务全承办、审批零收费、建设零干扰、发展无障碍的创业环境。加快创业辅导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全市新建标准化创业辅导基地4个,建成乡镇产业园20个、村街创业园50个。加强融资服务,壮大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规模,筹建1-2家村镇银行;落实好上市融资的扶持政策,推进梅花、华夏等企业上市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完成培训18万人次。全市新增注册民营企业2000家以上,千人拥有民营企业数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构建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是推进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围绕构建“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发挥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聚集度。以富士康、华为等大项目为龙头,以重点园区为载体,狠抓上下游配套和产业链整理延伸,加快建设永定信息产业基地。突出做好富士康文章,多措并举,高效服务,确保富士康增资尽快到位,积极促成手机生产基地北迁廊坊,千方百计满足富士康用工需求,力争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加快富士康生产生活配套建设,台资工业园标准厂房今年竣工9万平方米,聚集配套厂商20家以上;启动总投资11亿元的配套生活区项目,满足富士康及其配套厂商的生活需求。建设好深港工业园,争取香港高迪数码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全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5亿元。
二是壮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环京津休闲商务产业带,推进燕达健康城、汇福健康城和成功大广场、霸州温泉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胜芳国际物流中心、京东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引进、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会展旅游业,整合提升会展旅游设施,全力办好5?18、9?26、城博会、APEC企业家峰会、国际电梯展等展会,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实施“引金入廊”工程,加快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建设面向北京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编制好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万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规划建设,扶持推动2-3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产业项目。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发挥近邻京津、宜居宜业、服务高效的优势,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推动总部基地建设。
三是发展新型农业。按照城郊—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健康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生态林果花木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型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上一批大型农业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业态,探索庄园型、工厂型、公司型等农业先进模式,在发展有机农业、创意农业、订单农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