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围绕全市经济发展重点,支持企业改革发展和园区建设。一是支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拨付资金12.1亿元,支持哈尔滨轻型车厂等大型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哈空调、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等企业项目发展。继续向市民营企业担保中心注入资本金5000万元,增强担保中心担保实力,为140户民营企业贷款担保6.7亿元。二是扶持重点财源项目发展。研究制定对风电装备产业、金融行业及哈尔滨卷烟总厂、龙运物流园区等行业、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促其加快发展。认真筛选重点财源项目向省申报,争取省级财源建设资金支持6906万元。三是支持推进企业改革。落实资金9.6亿元,用于中央和省属企办校剥离、中央企业破产、厂办大集体改革、国有企业“三供”分离和国有流通企业历史金融债务回购工作,并根据政策规定为84户改制企业减免契税7100万元。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开展解决国有和集体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工作,解决企业拖欠工资14.9亿元。
(四)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扩大参与式预算改革试点,将市本级财政单独安排的民生项目支出和区县财政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建设资金,采用参与式预算方式运作,并对其中涉及资金5753万元的11个民生支出项目,提请市人大财经委审议,开展监督检查。开展参与式预算项目100个,项目建设资金1.2亿元。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对市区薄弱中小学第七批行业规划专项资金、水利抗旱专项资金等9个类别近1.3亿元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在团市委、市统计局等11家单位启动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将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差旅费、招待费等通过公务卡进行结算,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会同科技部门制定出台了《哈尔滨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实施办法》,支持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全市完成政府采购金额11.7亿元,节约资金1.4亿元,节支率10.6%。
(五)大力推进依法理财,着力加强财政监管。开展了全市财政法律知识竞赛,并组织财政干部、财会人员等1.5万人参加全国财政法规知识竞赛,强化财政干部、财会人员依法理财意识。加大财政监督工作力度。利用财政财务管理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平台,加强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和会计管理情况日常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开展全市财政收支、土地出让金和“小金库”清理等专项检查,检查单位178个,查出各类违纪资金2443万元,对查出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深入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以市政府令形式出台了《哈尔滨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全市共完成评审项目1288个,评审额41.5亿元,审减额5.8 亿元,审减率14%。
各位代表,2008年,哈尔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与同类城市相比,财源建设速度不快,财政收入规模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支出结构还需优化,对民生保障能力仍需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9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哈尔滨市2009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财源建设力度,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教育、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73.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95.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31.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1.5%。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99.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7%。根据收入安排情况和上下级结算政策,2009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安排是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