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逐步便民化。一是加快了村级体育设施建设速度。在全市“村村建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了村级体育设施标准,进一步推动了“体育健身工程”的覆盖和延伸。新建了6个体育健身工程样板村,均达到一类标准;与供销社合作完善了6个村级体育健身工程;在汾湖经济开发区、震泽镇重新建设了15个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增建健身点10个,并建成350个**体育健身俱乐部。基本做到村民不出村,居民不出区,有组织就地就近开展体育活动。二是加快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速度。在建筑材料快速上涨、财政收入下滑的不利形势下,政府增加预算投入建设体育场,预计新体育场在2009年6月份竣工,目前,基本雏形已建成。同时完成了市门球场场地改建工作,改善了市门球运动的环境。
(三)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市钓鱼协会,单项体育协会由原来的19个增至20个,单项体育协会发展分会和俱乐部9个。体育总会加强了对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引导,增强了其自我发展的能力,总会功能得到强化。在社区,发展体育辅导网点,充分发挥社区为群众健身的服务功能。全市、镇、村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完善,做到了群众体育活动有组织、有制度、有人管、有人干。
二、树立“奥运”争光理念,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我市竞技体育积极实施《奥运争光计划》。成功承办了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暨奥运积分赛,圆满完成省田径赛和苏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的部分参赛任务。最值得骄傲的是我市共有两名运动员王娟、陆斌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创了我市体育史上首次有人参加奥运会的历史,他们在世界竞技水平最高的舞台上展现出的顽强拼搏、不畏艰难的昂扬斗志极大地鼓舞了我市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赞誉。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倍加珍惜。
(一)成功承办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暨奥运积分赛。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是全国女子柔道奥运会选拔赛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关键的一站,比赛全部邀请国际裁判执法,目的是使运动员能提前适应国际裁判的执法标准和尺度。参加比赛的参赛队共42支,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超过500人。比赛共分8个级别,累计有500多场比赛。**籍运动员王娟参加了-70公斤级比赛并获得第三名。为了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组委会在后勤服务、场地设施、电力保障、电信通讯、资源开发、环境宣传、竞赛组织、志愿者培训、信息传递、统一协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市委宣传部、市供电局、电信局、接待办、公安局、卫生局、旅游局、南邮技术学院等多家单位通力协作,充分体现了举市办大赛的优势。
(二)竞技体育成绩又有新的收获。在第三届亚洲BMX小轮车锦标赛上,王英摘得女子组比赛的冠军。在省县组田径赛中,我市获得团体总分114分,金牌3枚,分列甲级队第十二名和第九名,基本完成预定目标。在苏州市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上,我市在体育科研方面成绩突出,并获人才输送奖、中学生组金牌数、总分三个第一。
(三)积极做好省十七届备战注册工作,夯实业余训练基石。备战省十七届运动会,运动员的注册工作关系到整个参赛任务和布局,也是我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树立“奥运”争光理念,积极实施《奥运争光计划》,扎实开展业余训练工作,完善了教练员考核机制、奖惩制度,提高了业余训练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市少体校成功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26amp;%26amp;省三星级业余体校”;同时,通过承办2008年%26amp;%26amp;省小学生体育夏令营田径赛、举办**市举行田径夏令营等赛事选拨优秀体育苗子。全年选送了6名教练员参加省级业务培训,6名裁判员参加省一级裁判培训,共向上输送运动员47名,完成省十七届注册运动员215名、教练员35人。运动员吴海波被北大录取,成为我市首个被顶级高校录取的运动员,这必将对我市业余训练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