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田回来后,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以前总爱拖欠电费的他,自打那天后,就用主动预交电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深深地谢意。
面对本职工作,他毫不懈怠
2005年10月25日,在前往花园供电营业站的途中,车窗外的青山绿水、悠闲的牛羊,以及一闪而过的那一张张风霜雕刻出的脸,还没见到**,似乎就知道了他的模样。
同行的还有市委的领导以及供电系统的各级领导,当花园营业站的陈站长向**介绍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时,他并没有停下手上收缴电费的工作,只是点头微笑算是打过了招呼。营业站很简陋,楼上有些斑驳的办公室里挂满了锦旗和奖状。隔壁有个卧室,是给值晚班的工作人员准备的。在简易的书架上,我发现了一摞**的奖状,上面蒙了层细细的灰,应该是很少打开的缘故吧。旁边放着一本破得连封皮都没有的字典,还有两本电工专业的书,书里密密麻麻全是注释。书底下压着厚厚一摞笔记本,记的笔记算不上漂亮但很工整,旁边陈站长解释说笔记里记得都是供电系统的专业知识。
陈站长轻轻掸了掸奖状上的灰,满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起他的这位得意干将……**高中时成绩一直很好,但家境一般,面朝黄土的父母负担不起三个书包。为了让两个妹妹能继续读书,**在1996年高考前的几个月,踏上了南下打工的列车。人在他乡,在家劳苦的父母,以及年逾八旬的奶奶就成了**心里的牵挂。1997年春节,回家过年的**看到乡政府招聘电工的公告后喜上眉梢。为了通过考试,**买来相关书籍自学,经常学到凌晨。工夫不负有心人,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电工。但**深知,电工是个专业很强的职业,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就必须要付出很多。所以自打**上班第一天起,就从未间断过学习和做笔记。1999年农电体制改革,因为**业务扎实,工作细心,又被供电公司聘为农电工。工作更忙了,压力更大了,周末如果碰巧没工作还得回去照顾奶奶,帮父亲下地干干农活,但**看书做笔记的习惯还一直都在坚持着。
随手翻开营业站的工作日志,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每个月工作:1000多户的抄表,4000多户的收费。为了方便村民交电费,每月中下旬**都要定点定时在3个收费点收缴电费,风雨无阻,节假日不休。**只认一个理,“咱村民只认日子,可不认什么节假日。”有些偏远村落,**和他的同事还得亲自上门收。像只有几十户人家的红花村,山高路陡,摩托车上不去,步行得两个多小时才能到。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尽管这样,**工作9年来从未漏抄一户电表,从未收错一笔电费。今年,**兼了安全员的职位,前不久,还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呢。
当我们要离开花园供电营业站时,面对一群城里来的人,村民们兴奋地朝**挤眉弄眼:“来采访你的?”**腼腆地一笑:“嗨……”接着是一阵乡亲们开怀而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