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
7、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的企业理念
先进的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依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理念,是它的灵魂,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关系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味、品格和文明程度。
(二)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三)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
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才能真正的显现出来。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的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激励精神,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力诱发出来。最后,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发挥约束作用的结果,从而能够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在于: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而在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是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在其作用和引导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以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