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险业恢复和发展29年来的历程,是特区经济金融发展史在保险业的缩影。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为深圳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深圳保险业29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50%。保险业的各项体制改革、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以及业务的快速增长等,都充分表明深圳保险业开始走向成熟,市场因素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运作开始与国际保险市场规则接轨,所有这些,标志着深圳已经成为国内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二、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保险市场发展及主要特点
3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也为深圳保险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保险市场由人保广东省分公司深圳支公司一家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28.7万元。到2007年末,深圳各类保险公司达到52家,总资产达到371亿元(不含总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83.70亿元,市场规模增长6万多倍。深圳已逐步成为国内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圳保险业沿着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保监会所确立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路线,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符合深圳实际、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保费收入平稳增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保险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一)业务持续平稳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深圳保险业从2002年以来始终保持高位增长,年均增长率达23%,高出本市生产总值增幅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3个百分点(参见图1)。保费收入连续实现每年一个台阶,2005年突破100亿元大关,2007年保费收入达到183.70亿元,是2002年的近3倍。五年来保费规模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与全国相比,深圳市场增长情况在年度之间表现出了持续稳定性,增幅基本保持在15%-30%之间,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参见图2)。保费收入在全国的份额由2002年的2.16%上升到2.61%。保险深度由2002年的2.22%上升到2.72%,保险密度由1352元/人上升到2132元/人。2007年,深圳保费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高于深圳市gdp增长水平22.2个百分点,较深圳2006年增幅提高10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在全国的排名比2006年上升了3位。寿险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参见图3)。产险市场增速创下5年来的最高水平,较2006年高出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参见图4)。
(二)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
2002年以来,深圳保险机构数量迅速增加,由2002年的29家增加到2007年的225家,机构增加数量超过了以往20多年的总和。尤其是深圳启动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随着市政府促进保险业发展的措施不断出台与深化,深圳市场对保险机构的吸引力更是与日俱增,2007年新增保险公司10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38家,是深圳保险业历史上新增保险机构数量最多的一年(参见图5)。截至2007年底,深圳市场共有各类保险公司52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173家、兼业保险中介机构3231家(参见图6),形成了涵盖国有、股份制、外资保险公司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门类齐全的市场组织体系,并呈现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再保险公司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市场格局。
(三)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业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2002年以来,深圳各保险公司积极稳妥地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创新保险产品。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发展较快。意外险业务占比由2002年的2.64%上升到2007年的3.63%,健康险业务占比由2002年的2.18%上升到2007年的6.20%。产险中非车险业务的占比达到32.68%,比全国高出3.82个百分点,其中责任险保费已占到产险市场总保费的3.95%,成为产险市场第三大险种(参见图7、图8)。寿险中期缴业务占比逐年提高,由2002年的50%提高到2007年的70%,比全国高出20个百分点,其中新单期缴保费占比达40%,比全国高出20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