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细考评,促小组活动经常化
跟踪考核、加强监督、奖优罚劣是确保小组活动经常化并卓有成效的助燃器和催化剂。在活动小组业绩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方案,实行半年一小评、一年一总评,设立了一、二、三等奖等小组综合奖和“优秀提案奖”、“合理化建议奖”等单项奖,同时我们还把小组活动和委员活动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记入委员个人档案。考核采取小组自评、组长述职、跟踪考核、定期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一是小组自评。各小组每半年组织委员对照《县政协委员活动小组考评表》,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我评价,肯定成绩,提出不足和打算,并建立工作台帐,形成工作总结,报县政协考评组审查评定。二是述职考核。在每季的政协常委例会上,我们逐步安排活动小组长进行口头述职或书面述职,接受政协常委的评议和监督,促使活动小组把活动开展好、把工作做实在。到目前止,15个小组长都进行过述职,工作成绩得到了政协常委的肯定。三是跟踪考核。我们通过对领导和群众的点题办理情况以及特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跟踪问效,听取群众对各委员活动小组工作的评价,用群众满意不满意的标尺来检验小组活动效果。四是定期考核。为了加强对各活动小组工作的考核,县政协专门成立了以常务副主席为组长和秘书长为副组长的考评领导小组,每半年对小组开展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量化打分,奖优罚劣。到目前止,共有3个小组受到奖励,并推广了新闻艺术文化活动小组的典型做法,《关于在主要街道旁兴建公厕的建议》、《爱护市湖、保持市湖的建议》、《学生进“网吧”应得到重视》、《周桥小区下水道亟待治理》等6项建议和提案被评为好建议和优秀提案。
四、精益求精,使小组活动成效化
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创新,不断延伸和扩大委员小组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在小组活动方式、内容、效果上精益求精,有力地推进了政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建设,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一是创建了委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激活了委员的内在工作动力。政协委员活动小组化,把兴趣相同、行业相近、居住相邻、特长各异的委员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原来处于分散、游离状态的委员团体化、兴趣化;同时通过对委员进行设岗定责,使不同类型的委员找到了自己角色和发挥作用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政协委员的工作主动性、能动性,改变了原来委员游离、松散和少数委员长期不作为或浅作为的状况。二是拓宽了委员的知情渠道,增强了委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领导点题、群众出题、自主找题”,拓宽了政情、民情反馈渠道,为委员开展活动提供了线索、目标和任务,减少了活动的盲目性和无为性。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各委员活动小组共进行学习、调研、视察、提案、联谊等活动120余次,提出有高度、有份量、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提案、信息、建议和意见共100余条,撰写各种理论性文章80余篇,其中在《中国政协》、《江西日报》、《光华时报》、《上饶日报》等市级以上报刊用稿40余篇。三是提高了委员的自身素质,扩大了政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压担子、交任务、常考核、勤评比,让委员有职有责、有位有为,激励委员自我加压、自我提高、奋勇争先,开创了政协工作的新局面。去年以来,共有33条建议被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采纳,其中《关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市场的整顿和管理的意见》、《完善沿湖公园配套设施的建议》、《关于在主要街道旁兴建公厕的建议》等20多条建言献策成果得到转化和落实,并协商解决了群众热点难点问题38件,从而扩大了政协工作在社会的影响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尽管我们在创新委员活动方式、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政协工作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会后,我们将虚心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方法,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为实现**在鄱湖之滨的快速崛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