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计生“三结合”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
自1996年**县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试点工作以来,始终把计生“三结合”帮扶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向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结扎户”和“计生贫困户”家庭倾斜,重点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并建立了县直机关计生“三结合”帮扶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县直机关单位所联系村必须帮扶5—10户计生户。全县共有58个部门、7个乡镇广泛开展“三结合”帮扶工作,共落实帮扶项目78个,投入帮扶资金达2150多万元,累计帮扶计划生育户4473户21109人,通过帮扶有4218户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涌现了龙泉镇卡拉村鸟笼厂“公司+计生户”、雅灰乡羊高村计划生育“三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示范村和贵州省劳动模范王付先计生“三结合”示范户等先进典型。由于帮扶成效明显,2001年,赢得全省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现场会在**召开。2003年,县政府出台了《**县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结扎户”养老保障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养老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养老事业,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2004年,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建立“关爱女孩行动”助学基金,当前,**又在认真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生特殊家庭救助,使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地推动了广大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30年来,**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满意作为服务的最高理念,抓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200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计生优质服务县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群众高不高兴,群众满不满意”来开展工作。投入资金350万元,新建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改造7个乡镇站和161个村计生服务室,解决了县、乡(镇)无业务用房的问题,使全县计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达到了6200平方米。同时,加大科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为民服务的技术本领,为育龄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优质服务,并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开展普查普治。2003年以来全县共对24107人开展了妇科病普查,普查率为85.6%,建档24107人,建档率为85.6%。其中查出各类妇科疾病3569例,患病率为15%,治疗数2842人,普治率79.6%。通过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树立了政府“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的良好形象。2004年,**县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2007年被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七、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成立**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流动人口成员单位和各乡、(镇)和机关部门的职责任务,落实了齐抓共管,分级负责、综合治理的格局。针对**县城流动人口集中的商业一条街(湖南街)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品,聘请计划生育管理员,进行常规管理,改户籍地管理为居住地管理,对外来人口经营户逐户核查,纳入流动人口合同管理,合同签订率达100%,遏制了外来人口抢生躲生的势头,使流动人口变无序为有计划的管理服务。全县初步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的工作格局。
八、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涌现了获得“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贵州省人口奖”的黄祥友等一批热心人口计生工作,乐于奉献、敢为人先、工作踏实的优秀计生干部,现全县计划生干部队伍已由组建**县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办公室的5人发展到143人,村级计生专干从无到有,全县167个村村村配有计生专干,并选配有578人担任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为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夯实了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