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要求的时代化
德育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必须跟上时代的“脉搏”。
首先,我们在观念内涵中力求注入新的活力。我们通过开展“庆建党八十周年,展成化学子风采”的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了爱党、爱国主义情感体验;通过闭路电视播放中国加入、奥运赛况等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次,我们在形式上力求要适合当代学生求新的特点。通过在全校学生中招聘校广播站和电视台记者、编辑、播音员,征集绿化短语,征集学校学校标语牌的名言、警句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始料未及的教育效果。
第三,我们策略上突出“开放性”。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开展“与社会牵手、让青春发言”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走向社会,直接参与社会生活。
.德育网络的立体化
在德育机构和组织方面,我校开辟三条德育渠道,形成立体化德育网络。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德育领导小组、年级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三级构成,三者职责分明,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学校各项德育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的团委、学生会,年级的团总支、学生分会,班级的团支部、班委会三级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年级的安排,根据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渠道,主要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警校共建,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发挥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社会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一个校内校外处处有人教,在校在家时时有人育的主体德育网络。
.德育内容的层次化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社会实际,围绕培养“四有”新人,适应未来社会的总目标,确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序列化德育教育重点:高一以国情教育、养成教育为主,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养成好习惯、适应新环境;高二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为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三以成才观、就业观教育为主,做好升学与就业两手准备。这样层次分明、前后衔接、整体推进,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各年级教育内容可穿插渗透,同时组织心理素质讲座,使学生在校各阶段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质均有良好的发展。
.德育形式的多样化
一方面各科教师备课上课中坚持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另一方面开发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寓教育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环境熏陶之中:每年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都组织大型教育活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严肃隆重,国旗下讲话结合实际,常讲常新;各班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生动活泼;全校多块板报每两周一期,画廊月月更新,异彩纷呈;开设的心理活动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请专家到校作科普讲座、法制报告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希望的五月”、“成化之秋”艺术节展现了当代学生的风采;参观、访问、郊游、十八岁成人仪式、种植“共青林”、参加创建卫生镇劳动和农村劳动、举办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收效良好;每年新生的军训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校“爱心育苗”基金会资助了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获得社会广泛赞扬;“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的通讯曾登上《无锡日报》,广为传诵;“弯弯腰”活动、节水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小分队”净化美化了校园。
.德育管理的刚柔化
传统的刚性管理强调的是外在的规范,它使德育管理过程有章可循,因此,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建设,把成化学生日常规范项编印成册,每人一册,开学逐条学,平时重点学,出现问题反复学,使日常要求铭记于学生心中。但刚性管理容易陷入机械化、简单化。面对目前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材、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的学生,我们的管理也需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我校要求教师在管理中突出“四重”:内在重于外在,个体重于群体,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