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按省市县有关部门要求,开展党员干部拖欠公款清理,党员干部公款购买商业保险及县党员干部违规占用公房等清理活动,清理出违规资金21.2万元,涉及943人,上缴财政21.2万元。
四是把查处人民来信来访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严格按省厅2004年关于人民来信来访处理办法执行,建立了一套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举报处理程序和办法,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2005年,我局在收到市局转来2封人民来信,反映劳改释放人员领取生活补助、私立小学违规办学情况后,与预算科,国库科,会计管理中心一起组成联合调查组,多次到一线调查取证,与有关部门商讨解决办法,使事件得以圆满解决,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从严内审,不断提高财政内部管理水平。
开展财政内部监督是财政部门对权力的一种制约,可以促进财政政策、法规、制度正确贯彻落实,可以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行政行为。该县每年对局各科室及乡镇财政所进行一次内部审计,覆盖面百分之百。检查结果向局党组作全面汇报,好的经验及时在全系统推广,存在问题及时要求整改,严重的在财政简报上曝光,并对有关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理,促进了财政内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进一步做好财政系统内部廉洁自律工作,该县把治理财政系统商业贿赂摆上重要的日程,全面清理财政系统商业贿赂的实际情况,重点清查政府采购、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和开户银行选择、业务科室行政审批、行政拨款中的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完善各项制度,建立起财政系统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五、深化九项改革,提升财政监管水平。
(一)实行会计管理方式改革。2000年初,该县成立了会计管理中心,通过考试从全县范围内招考88名委派会计,派驻到县直145个行政事业单位,并相继续组建了会计一室、二室、教育核算中心,对部分单位进行集中核算。在坚持资金管理权、所有权、审批权三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财经纪律制度依法理财,财政部门实现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为财政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方式改革。2005年6月,该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了非税收入征管方式改革,建立起“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新型征管模式,实行财政与银行联网,由执收单位开具缴款通知书,由缴款人持通知书到代收银行缴款,代收银行开具电子票据,代收银行将收款信息立即传输给财政,达到适时监管的目的。同时,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实现了资金快速集中,改变了过去财政性资金滞留在部门和单位的不良状况。并按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原则,对政府非税收入进行调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理顺政府收入分配秩序,切实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一年多来,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非税收入明显增加。2005年,全县实现非税收入1.63亿元,比上年增加4000万元,增长30%。今年1-4月份,我县实现非税收入4407万元,同比增幅48.2%。二是资金调控能力明显增强。现在月平均余额4000余万元,比改革前翻一番。可以调剂部分资金用于地方经济建设所需。三是收入行为明显规范,防止了部门挤占挪用,理顺了政府非税收入分配秩序。四是乱收费行为明显减少。五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三)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该县作为全省五个乡财县管方式改革试点县之一,对乡镇财政采取“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入上划、资金统拨、支出控制、票据统管、债务审批”的管理方式,改革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取得明显成效。收入监管得到强化。税收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直接交入县级金库,其他非税收入通过乡镇“结算分户”上划到县财政局非税收入资金专户,其它各项收入,无论什么来源包括暂存款项,一律上解到县会计核算中心“结算专户”;在票据管理上,取消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权,上收到县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并实行“专人负责、验旧领新、限量使用、票款同行、定期核销”的管理办法,实行以票管收,实现了收入上的源头控管,确保颗粒归仓;乡镇办、站、所财务全部纳入财政所统一管理,各项收入纳入乡镇财政综合预算,从源头上根除了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规范了涉农收费。县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对乡镇收入缴存县非税收入资金专户和县会计核算中心“结算专户”进行核对,杜绝了坐收坐支现象发生。支出管理得以规范。一是对人员工资、津贴补贴、社保缴费一律从县国库直接拨付到相关机构计入个人账户;二是对支付给农民的水稻种植补贴、粮食补贴等涉农补贴,实施“一折通”管理办法,资金不再拨付到乡镇,而是由县财政将资金直接拨付到信用社打入农民个人账户;三是严格预算约束,实行拨付按年度预算计划、用款按申报的制度。在安排支出顺序上,首先保证乡镇的必保支出,然后再安排乡镇运转支出,乡镇安排支出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约束。县财政部门参与了乡镇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管理和监督,乡镇财政理财透明度得到提高,收支行为进一步规范。乡镇债务得到控制。乡镇因经济发展需要举借新债的,须在落实还款资金来源、还款时间后,报县财政局初审,经县政府审批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产生的新债,按照“谁决策谁负责,集体决策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原则严肃处理。截止现在,还没有乡镇举借新的债务,有效的控制了乡镇债务的增加,防范了乡镇债务风险。改革试点工作运行一年多来,乡镇运转正常,其做法得到国家税改办、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充分肯定,省内外40个市县来我县学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