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手 以工养农,支部逼群众奔小康
群众脱贫了,致富了,村民都在感谢党支部。然而××村支部没有沾沾自喜,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按理说,工农并举并没有上限,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思路。然而,××村又在谋划着新的发展思路。利用现在村集体控制农业用地300亩、工业用地100亩的条件,全力新建厂房,大力招商引资,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村集体的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用工业收入反哺农业,不断完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集体收入有了稳定的来源,这是一个好的兆头;群众的生活宽裕了,但是仍然有贫困家庭。2005年,经村两委慎重研究,决定对全村贫困家庭加大救助力度,对年过七旬的老人发放养老金。此种举措,标志着××村正在由工农并举逐渐向以工养农发展思路的转变。
每年三万块养老金,70岁以上的老人人人有份,这在以前是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村做到了。这是何等的气魄和胆识!
××村又抓住了一次千载难逢机遇,成为××市六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展现在××村民面前的,是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
“不要钱,不要物,就要一个好支部”,这是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顺口溜”。××村支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民谣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