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生--李秋实生平事迹材料(5)

2010-06-18 06:15

  她的丈夫到医院做彩超检查,要照规定交钱;女儿怀孕后来医院做B超检查,同样依照规定交钱;她心脏不好做动态监控心电图,也严格按规定交了200元钱。女婿到沈阳买家俱,用了一次医院的车,她按照规定交付了油钱。她家原住县医院的职工住宅,后来因动迁,搬到较偏远的一处小平房。县委考虑到她是省市劳动模范,责成财政拿出一万元做补贴,给她调了一个50平米的双室住房,这套普通的房子她一直住到去世。县里专门批给她的购房款,也都被她分给了住房困难的职工。

  每年大年三十,她不是回敬老院,就准保是到单位陪值班人员一起度过。除夕夜里,她在电话中分别给医院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劳动模范拜年,向他们送去诚挚的祝福,然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去团圆。医院职工的孩子在外地读书或工作,她出差时总不忘顺路去看望一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工作,为家长争光,为县医院和家乡桓仁争光。

  孤苦的身世,使李秋实格外同情那些生活缺少温暖和爱护的人们,不论贫富贵贱,她都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去关爱他们……

  1985年的春节前夕,李秋实偶然遇到了一个到处流浪,曾5次被送进收留所的小女孩。那年,这个孩子才9岁,跟自己的女儿王悦差不多一般大小。李秋实把她领回了自己的家,给她洗澡,穿干净的衣服,每天跟王悦一起上学、放学,同样接受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这个孩子原本姓李,小小年纪却自作主张,改名叫王星,意同“王悦”为姐妹俩,她似乎已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一天,这个孩子发自内心地跟李秋实阿姨叫了一声:“妈―”!半年多过去了,这个孩子的母亲被李秋实的精神打动了,主动来把孩子领回了家。

  1985年,15岁的兰岩松成了孤儿。他的母亲因煤气中毒去世了。妈妈在世时,娘俩就没少受到李秋实阿姨的接济和照料,几件衣服、三五元钱或一袋玉米面。失去母亲后,他在李姨那里得到了很多母亲般的关爱。没了娘的兰岩松不肯再去念书,整天在外面疯跑。一天晚上,跑累了也跑饿了的他回到家时,一进门就看见李姨坐在炕上,正捧着那口漏锅掉泪呢。李秋实见兰岩松回来了,塞给他50元钱,给他留下好吃的,又再三叮嘱他千万别在外面惹祸,这才往家走。

  可是,兰岩松还是闯了祸。李秋实在沈阳“医大”进修那段时间,他因打架被送进了少管所。李秋实听说后马上赶去看他,一见面,她抱着兰岩松就哭了。于是一封封鼓励他积极改造、做好人务正业的信寄到少管所,一些好吃的东西和零用钱李秋实也不时寄来。当他出来后,李秋实又到处求人说好话,把他安排在医院做临时工,后来又转为正式工作。

  1987年,家住雅河的赵振新患了化脓性中耳炎,耳后长了个碗口那么大的包,疼得整天叫唤。李秋实看到后,对她的母亲说:“如果不马上治会并发脑膜炎,危及生命。”赵振新的母亲一听,不由为难地说:“我带的300元钱还都是借的,交押金都不够”。李秋实二话没说,拉着她的手用自己的钱为孩子办了住院手续,又端来吃的。住院第二天,赵振新的脓包就破了,绿色的脓水散发出一阵阵恶臭味,病房的人都捂着鼻子跑出来了,连她的妈妈也熏得跑了出去。护士们擦几下就跑到卫生间哇哇呕吐起来。赵振新伤心得哭了。李秋实进来后,一边安慰她“脓包破了就好了”,一边仔细耐心地给她擦脓水,忙了足足半小时才算擦净,累得李秋实满头大汗。感动得赵振新激动地说:“李姨,你比我妈还好”!此后,李秋实又从家中拿来一大包衣服和新买的一套衣服送给将出院回家的小振新。那年秋天,省医大的专家来桓仁临时坐诊指导,秋实专门请人捎信让赵振新快过来做手术。手术做得很成功,可赵振新的妈妈心里又惦记着秋收的事,秋实就对她说:“你先回去吧,我来照顾她”。于是,她又成了陪护。白天一日三餐,晚上她还要陪到深夜才回家。病好后的赵振新,日夜思念李阿姨,隔三差五就往县城跑。翻过几座岭,再过一条江,黄胶鞋都走破了。李秋实心疼得马上给她买了双新鞋。她母亲常常红着眼圈说:“治病的钱都是李大夫拿的,你可不要忘了恩人哪!”

优秀医生--李秋实生平事迹材料(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最新教师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