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成长 托起明天的太阳(2)
2010-06-18 17:33
二是建设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充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开辟和建设了坡池引黄提水工程德育基地、王屋山供水工程德育基地、石板河抗日烈士纪念碑德育基地、韩彦革命烈士纪念亭德育基地等10多处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定期在基地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进行革命传统、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三是开拓创新,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宣传文化部门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纪检、公安、综治部门,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不间断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为了丰富学生节假日文化生活,在集镇绿色文化广场新建了篮球场、旱冰场和怡心游乐健身苑,开展贴进基层、贴进生活、贴进青少年的各种文化培训教育活动,
四是以人为本,文化化人。投资880万元,建设文化阵地,升华集镇文化。建设玉阳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做活广场文化,建成了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滨河文化广场。以“讲孝道、讲法道、讲技道、讲业道”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三、办实事,放飞金色的希望
(一)大办教育,打造成长平台,用一流的学校育人
一是发展幼儿教育。投资360余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乡中心幼儿园,全乡38个村均创办了较高标准的幼儿园。
二是大办小学教育。1999年至2003年,累计投资2800余万元,新建、改建了22所小学。1999年和2001年,先后两次实施了小学规模办学工程。2004年,投资1680万元,建成了下冶乡中心小学,完成了全乡小学3—6年级集中并校,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三是提升初中教育。1999年至今,先后投资800余万元,新建了造型别致、设施先进的下冶一中教学科技综合楼和二中、三中教学楼3座,充实微机等现代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2000余台件,创建市级花园式、示范性学校2所。
四是普及成人教育。2000年,投资320万元,新建了下冶乡成校,荣获河南省示范性成人教育学校荣誉称号。几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0余期次,其中培训青年3万余人次,村级成人教育学校,成为青年农民接受终身教育的主阵地。
(二)排忧解难,关注弱势群体,用一流的服务育人
一是加强维权。组织司法、公安等部门,建立了青少年维权岗,组织开展各类服务、维权活动,确保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是爱心助学。长期开展“爱心助学”、“爱心助孤”活动。乡班子成员带头,乡机关干部纷纷捐款,与22名贫困无助的孤儿结成了帮扶对子,资助其直至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动员社会力量,每年救助贫困学生220人以上。为了关爱贫困女童,在下冶一中开设了贫困女童“春蕾班”,已接收贫困女童45名。设立了“梧桐基金会”,对贫困学生、孤儿、残疾儿童等弱势青少年实施救助,使孤有所救、贫有所助,杜绝了“因孤、因贫失学”现象的发生。
三是突出重点群体,预防青少年犯罪。对“失亲”青少年,父母外出务工的“失控”青少年,无所事事而无事生非的“失业”青年,有劣迹的“失足”青少年,确定教师、党员干部、致富能手为其义务监护人或帮教人,爱心帮扶,加强帮教。
(三)谋划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用一流的事业育人
用发展的办法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通过加快发展,实现人人有业可就,有事可干,有钱可赚。同时,在下一代健康成长中促进发展。关工委为青年农民送技术,送服务,送项目,送资金。三年来,共协调小额支农信贷3200余万元,先后帮助1800余名初、高中毕业生和待业、下岗、失业、闲散青年上了致富项目。2003年至今,在新建的18个工业企业,安置农村青年劳力1200余人。1999年以来,累计投资6500余万元,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繁荣第三产业,转移农村青年劳动力500余人。建立了20多个培训基地和输出基地,完善了工作服务网络。近年来,组团式劳务输出毕业回乡青年600余人。
关心下一代成长 托起明天的太阳(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