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则主要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即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基本路线的初始思想,在改革开放前已经有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有三大要素。第一大要素,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在党的八大决议已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二大要素,即作为一个基本点的四项基本原则,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尽管那时没有这样的说法。另一大要素,即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在党的八大前后也有许多很好的思想,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这两大要素都不牢固,没有一以贯之。上面三大要素更不可能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不断总结经验,十三大对党的基本路线内容第一次作了明确概括,并将其称为我们党的主要经验。此后,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它的理论意义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新中国发展进步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经济体制和机制
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具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
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世界现代经济理论的一大难题。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共产党人和非共产党人就在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它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一直没能解决。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领导人虽然没有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认识,但毛泽东同志等已提出社会主义需要发展商品生产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有的经济学家(如孙冶方等人)对此作了艰苦的探索,但是不仅被埋没了,而且被视为“异端”遭到了批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党逐渐找到了破解这个理论难题的途径。从实践层面说,一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引发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兴办经济特区推动形成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为探索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实践基础。从理论层面说,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的论断,为探索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体制作了重要理论准备。党的十四大,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做报告,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而使我们国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理论的创立,是一个伟大的创造,破解了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大难题,使我们党不仅实现了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认识的飞跃,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巨大改变。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伟大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观的重大发展。
五、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新中国发展进步,探索到正确的发展理念,总结出正确的发展规律
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对发展的认识不断地走向全面和科学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