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论文:发展研究“十二五”规划战略选择(2)

2010-06-18 05:08

  二、以完善社会保障和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战略

  2008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4.4%,社保与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0.9%,两项合计占比为15.3%,比人均GDP3000-6000美元阶段国家平均31.4%的水平,低了16.1个百分点。

  假设政府支出结构从2010年起,能逐步向同等发展阶段国家平均水平调整接近,到2015年医疗卫生、社保与就业两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步上升到28%(平均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左右),同时保持教育的持续投入,并不断提高均等化水平。经初步模拟测算,到2015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可以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有望超过40%。2010到2015年6年中,每年平均可带动居民消费增加约1.3万亿元。

  以国有企业的收益和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初步研究表明,把国企红利和净资产增量的一个适当部分,以社保预算基金的方式集中起来,每年可以筹措4500亿元到7000亿元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在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为社保基金提供重要支持,由此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在新形势下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承担的特殊职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提升中高端产业竞争力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近年来各种要素价格快速上涨,企业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空间逐步缩小。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上涨了约70%,平均每年增长13.7%。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土地价格也不断攀升。可以预见,未来要素成本上升和原有市场空间缩小的压力,仍将会持续。保持中国产业和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稳定和增强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在保持和延续原有中低端竞争力的同时,逐步培育和形成产业的中高端竞争力。

  应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性,重点在研发设计、规模经济、精密制造、供应链、品牌和营销渠道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一批今后二三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在全球范围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有潜力出现这类产业的领域,包括:体现国家战略要求,由国家直接大量投入支撑的产业,如航空航天产业;具有显著市场和生产规模经济优势的产业,如钢铁、有色、化工、汽车等产业;以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研发设计能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信设备制造行业;以劳动密集和产业配套优势为基础,同时具有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等优势的产业,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部分电子机械等产业;由于技术重大突破,形成新的技术平台和发展机遇的产业,如平板电视对电视行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机遇,汽车、电子通讯、互联网等领域也酝酿着这样的机遇;从全球看处在技术前沿的新产业,如物联网、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

  四、以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主减排目标,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行动规划。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加快形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建立这样的机制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由政府设定相关规则,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减排资源的分配,其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包括排放权交易、联合履约、清洁发展机制、碳税、技术标准和管制在内的多元化减排体系。

  可考虑在各省之间按人均历史累积的原则分配碳排放权,建立起省级排放账户,并以此账户为基础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灵活的减排实现体系。在统一的账户体系内,各省可灵活选择减排方法,比如,既可以通过征收碳税促进真实减排,也可以通过购买排放权平衡本省的账户。不同方法在各省可以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和竞争,以促进节能减排资源最有效率地配置。


政研论文:发展研究“十二五”规划战略选择(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大干部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汇报发言材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