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执政意识,做到兴党与实干相统一。党的兴衰取决于执政的成效,执政的成效取决于真抓实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要把关注党的前途命运、塑造党的执政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执政实践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与时俱进、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踏实作风,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的工作业绩;以坚强的党性原则、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创造性的工作成果,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特征,赋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
要有党的意识,做到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相统一。作为党的一分子,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在党言党、在党爱党,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不懈奋斗;心中装有组织,坚决维护党组织的权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党的规矩,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的形象,坚决与否定党的领导、败坏党的声誉的言行作斗争。需要强调的是,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并不矛盾,而是完全一致的。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有效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关系是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领导干部要做忧党、兴党的表率
带头推进理论创新。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使党的理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全面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深入研究隐藏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背后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世界各国政党执政的兴衰成败;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深刻回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带头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兴衰在人民,党的命运也在人民。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放下架子、拜群众为师,做到以真心换真话、以真情换真招、以虚心换智慧、以诚恳换办法。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丰富联系群众的手段,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最真、最实、最新的民情,从群众的呼声、意愿、要求中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做到办实事不违背民意、做好事不超越民力。领导干部带头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当前最紧迫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显绩和潜绩的关系,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而决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